南通钟楼挂春联贺新年 中国文化既“出海”又“出彩” “5、4、3、2、1,揭联!” 1月20日,随着红绸缓缓落下,南通钟楼上气势磅礴的12米巨幅春联露出真容,与此同时,狼山南门也挂起了8米巨幅春联。两副大红春联既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又寄托着通城百姓对新年的美好期许,烘托了浓浓的春节氛围。已连续举办了八年的“城门挂春联,南通开门红”活动,广受市民和游客的喜爱,已成为南通春节“新民俗”。“钟报新春,紧随时代争分秒;楼瞻远景,喜看海江竞未来。” 新闻 2025年02月05日 0 点赞 0 评论 24 浏览
“嘉兹灵蛇 与时偕行”特展开幕 1月29日,“嘉兹灵蛇 与时偕行”蛇年文化主题展在北京钟楼面向公众开放。该展览以“蛇文化”为主题,分为“中国文化里的蛇”“蛇寿无穷,源远流长”“优游灵蛇,与时变化”“灵蛇聚宝,金玉满堂”“委蛇能远,蜕变新生”五个板块,通过图文+互动装置+艺术美陈+非遗作品等多样方式,展现蛇作为十二生肖之一所蕴含的源远流长的文化,让观众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丰富多彩的“蛇文化”意涵。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视野中,蛇极富灵 新闻 2025年02月05日 0 点赞 0 评论 28 浏览
中轴线上的更鼓新声 “鼓楼在前,红墙黄瓦;钟楼在后,灰墙绿瓦。鼓楼胖,钟楼瘦。”这是对北京中轴线最北端两座地标建筑的生动描述。记者在鼓楼下驻足,望着这座高大建筑出神。冬风袭来,鼓楼更显庄重,似在无声诉说着曾经的沧桑与今日的辉煌。《元一统志》载:“至元九年(1272年)二月,改号大都,迁居民以实之,建钟鼓楼于城中。”如此算来,钟鼓楼修建距今已有七百五十余年。始于暮鼓、止于晨钟的报时,传达着昼行将尽、夜禁将启的信号,规范 新闻 2025年02月05日 0 点赞 0 评论 22 浏览
现存钟鼓楼中形体最大的,就数咱北京这一对 1929年,钟楼前广场为“民众市场” 1925年,“齐政楼”改称“明耻楼” ◎作者郑毅(北京钟鼓楼文保所第一任所长)目前,在全国城镇现存的钟楼和鼓楼中,形体最大、保存最完整且有原配报时大钟和定更鼓的,就数北京钟楼和鼓楼了。钟鼓楼,不仅是北京老城历史的见证者,更是北京现代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传承着独特深厚的文化底蕴。北京钟鼓楼始建于至元九年(1272),是元、明、清三代的报时中心,距今已有七百 新闻 2025年01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39 浏览
南通钟楼挂春联贺新年 中国文化既“出海”又“出彩” “5、4、3、2、1,揭联!” 1月20日,随着红绸缓缓落下,南通钟楼上气势磅礴的12米巨幅春联露出真容,与此同时,狼山南门也挂起了8米巨幅春联。两副大红春联既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又寄托着通城百姓对新年的美好期许,烘托了浓浓的春节氛围。已连续举办了八年的“城门挂春联,南通开门红”活动,广受市民和游客的喜爱,已成为南通春节“新民俗”。“钟报新春,紧随时代争分秒;楼瞻远景,喜看海江竞未来。” 新闻 2025年01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24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