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

香港、澳门金融机构入股保险公司 3月1日起不再执行这一规定

2月26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香港、澳门金融机构入股保险公司有关事项的通知。2024年10月,内地与香港、澳门分别签署了《关于修订〈《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服务贸易协议〉的协议二》《关于修订〈《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服务贸易协议〉的协议二》,其中对香港、澳门金融机构入股境内保险公司资质要求作出调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第四条和《中华人民共和

央行:2025年1月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开展常备借贷便利操作共171.05亿元

央视网消息:据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消息,为满足金融机构临时性流动性需求,2025年1月,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开展常备借贷便利操作共171.05亿元,其中隔夜期113.35亿元,7天期17.7亿元,1个月期40亿元。期末常备借贷便利余额为46.1亿元。常备借贷便利利率发挥了利率走廊上限的作用,有利于维护货币市场利率平稳运行。隔夜、7天、1个月常备借贷便利利率分别为2.35%、2.50%、2.85%。来源:

多位首席合规官任职资格获准 助力金融机构规范运行

2月11日,华夏银行发布公告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已核准杨宏担任该行首席合规官、刘小莉担任该行首席风险官的任职资格。杨宏担任该行首席合规官的任期自核准日2025年1月22日起生效,至该行第九届董事会届满之日止。记者注意到,杨宏是自《金融机构合规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发布以来,商业银行首位获得监管核准任职资格的首席合规官。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告诉《证券日报》记者,金融机构首席合

五部门:允许外资金融机构开展与中资金融机构同类新金融服务

新京报讯 1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 商务部 金融监管总局 中国证监会 国家外汇局发布《关于金融领域在有条件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港)试点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的意见》。以下为全文:为深入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关于在有条件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试点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的若干措施》(国发〔2023〕9号文印发)和《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水平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香港、澳门金融机构入股保险公司 不再执行“最近一年末总资产不低于二十亿美元”的规定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香港、澳门金融机构入股保险公司 不再执行“最近一年末总资产不低于二十亿美元”的规定】财联社2月26日电,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香港、澳门金融机构入股保险公司有关事项的通知。2024年10月,内地与香港、澳门分别签署了协议其中对香港、澳门金融机构入股境内保险公司资质要求作出调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第四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实施条例》第四十八条规定,现就

金融监管总局:3月1日起香港、澳门金融机构入股保险公司

央视网消息: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香港、澳门金融机构入股保险公司有关事项的通知。2024年10月,内地与香港、澳门分别签署了《关于修订〈《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服务贸易协议〉的协议二》《关于修订〈《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服务贸易协议〉的协议二》,其中对香港、澳门金融机构入股境内保险公司资质要求作出调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第四条和《中华人民共和

央视财经评论丨扩大金融制度型开放 更充分分享中国市场

(央视财经《央视财经评论》)推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优化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提升外商直接投资汇兑便利……随着多项具体政策的推出,金融业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深化。近期,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在一个多月时间里,接连会见了贝莱德、高盛、花旗等多家知名国际金融机构高管。在会见时,何立峰表示,中国正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欢迎外资金融机构和长期资本来华投资兴业。在央视财经评论员刘戈看来,这一系列会见,清晰地传

央行副行长陆磊:加强债券市场制度建设,提高债券市场市场化定价能力和市场韧性

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陆磊近日在《学习时报》撰文指出,当前,我国经济持续恢复向好,增长动能不断增强,转型升级持续推进。同时,要清醒看到,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较以往更为复杂,经济运行中的困难问题需要下大力气解决。陆磊表示,完善金融机构定位和功能,推动各类金融机构在规模、结构、区域布局上更加合理。国有大型金融机构要不断做优做强,提升综合服务水平,充分发挥资源配置能力,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中小

上海:使各类外资金融机构在沪获得更好更大的发展

中新社上海2月11日电 上海市政府11日召开外资金融机构座谈会,听取外资金融机构意见建议,研究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金融业高水平对外开放有关工作。上海市常务副市长吴伟指出,开放是上海的最大优势,未来上海将继续坚定不移实施开放战略,努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使各类外资金融机构在沪获得更好更大的发展,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希望外资金融机构更多更深入地参与到上海“五个中心”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