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址

抢救性发掘结束,李渡古窑遗址断定是唐代洪州窑

李渡酒庄2024年11月21日修建停车场时,意外发现疑似唐代洪州窑遗址。2月8日,记者了解到,经过考古队近两个月的抢救性发掘,古窑遗址已经清理完毕,可以断定是唐代时期的洪州窑。(洪观新闻)来源:江西风景独好

2024年度山东省五大考古新发现揭晓!

2月20日,2024年度山东省五大考古新发现新闻发布会召开,公布2024年度山东省五大考古新发现并介绍有关情况。莱西市西老庄遗址一 遗址概况 ▲西老庄遗址从南向北方向侧视图西老庄遗址位于青岛市莱西市院上镇西老庄村西北300米,西侧紧邻小沽河。小沽河源自大泽山山脉,在此流经10公里后汇入大沽河,最终注入胶州湾。大、小沽河也成为胶东半岛规模最大的河流。该遗址是在配合莱西市基本建设项目发掘墓地过程中发现

大山深处的“寻宝记” 看普查队员如何给文物“上户口”

2023年11月开始,国务院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计划全面掌握我国不可移动文物资源的数量、分布、特征、保存现状和环境状况,建立国家不可移动文物总目录,进一步加强对文物的保护和管理。在刚刚过去的岁末年初,我们前往山东临朐县和湖北咸丰县,跟随中国最基层的文物普查队员们,踏上一场寻找中华文明载体的旅程。近些年,具有中国特色的各类元素涌进人们的生活,并通过歌曲、游戏、动漫、服饰等万千方式向世界展现一个东

互联中国公益行动|对话5000年前的良渚先民

你是否想过,如果“穿越”到5000年前的良渚文化时期,能面对面与良渚先民们交流,你最想做什么?“使用手机一扫,大家可以在良渚的角色IP中挑选出专属自己的穿越向导。”杭州良渚古城遗址公园社教专员陈晓栋介绍,良渚遗址公园推出“莫角山朝圣之路AR体验项目”,通过AR、AI等技术为游客们打造了一场身临其境的时空之旅,可以在手机上亲眼看到各个AR场景,包括良渚文化时期的生活日常、制陶工艺、宫殿建造和仪式庆典

“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揭晓

据新华社北京2月19日电 “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19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上揭晓。吉林和龙市大洞旧石器时代遗址、浙江仙居县下汤新石器时代遗址、甘肃临洮县寺洼遗址马家窑文化聚落、陕西宝鸡市周原遗址、安徽淮南市武王墩战国晚期一号墓、江西景德镇市元明清制瓷业遗址群等6个项目入选。专家介绍,大洞旧石器时代遗址是目前东北亚地区已发现面积最大、文化内涵最丰富的旧石器时

城墙基址保存较好 符合“以石包墙”记载

南海卫城墙基址西城墙北半部及其与北城墙转角处俯瞰。 2月25日,东莞市召开南海卫城墙遗址考古发掘成果暨东莞市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新闻发布会。南都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此次发现的东莞南海卫城墙遗址位于东莞市莞城街道西正路与运河东二路交会处,毗邻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迎恩门城楼,遗址面积约15000平方米,考古发掘面积3000平方米,是近年来广东单次发掘面积最大的考古项目。 发布会由东莞市政府新闻办副主任

著名考古学家胡谦盈在京去世,享年95岁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发布讣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著名考古学家胡谦盈先生,因病于2025年1月19日在北京去世,享年95岁。胡谦盈先生1930年出生于广东省恩平市,1953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历史系,同年入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先后任黄河水库考古工作队山西分队队长、安阳工作队副队长、丰镐工作队队长、泾渭工作队队长。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夏商周研究室副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

明代拱极门“舞”动民俗 平添“冬日烟火气”

中新网太原2月11日电 (记者 胡健)天还没亮,69岁的张文明便带着一众“60后”来到拥有600余年历史的拱极门城墙,舞龙、扭秧歌、打腰鼓……与一旁下棋的老大爷们“相映成趣”,为古城太原平添一份“冬日烟火气”。2月11日,以“拱极门上春意浓 张灯结彩庆元宵”为主题的文化活动在山西太原拱极门城墙遗址上演。胡健 摄 农历正月十四,中国各地上演民俗文化表演。在山西太原杏花岭区的拱极门城墙遗址,来自当地东

中国之城·倾听一座城丨西安:赴一场千年之约

钟声漫过城墙的棱角,四方的城垣在熹微中舒展筋骨。这是西安城墙永宁门(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潇 摄周的青铜深沉厚重,秦的砖瓦浑厚朴实,汉的歌赋磅礴恢弘,唐的诗篇璀璨如星。3100多年的建城史,1100多年的建都史,历史在这里留下印记,“叠加”成现在的西安。观众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观看“千古一帝的地下王国——秦始皇陵考古发现展”上展出的兵马俑(2024年9月8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 摄游客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