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临洮寺洼遗址入围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 近日,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启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发掘的“甘肃临洮寺洼遗址”顺利入围初评。洮河、寺洼遗址(中部山前缓坡)及背后“C”型山寺洼遗址及周边地貌(上为西南)寺洼遗址地形及主要发现示意图 (据刘建国图改定)马家窑文化是黄河上游最重要的考古学文化之一,主要分布在黄河上游及其支流洮河、湟水、渭河一带,范围涉及今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陕西、四川 新闻 2025年01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25 浏览
浙江:推动上山文化遗址群等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新京报讯 据国家文物局消息,近日,浙江省文物局印发《浙江考古“启明星”计划实施方案(2025-2030年)》(以下简称《方案》),明确未来6年将打造一批中华文明浙江标识、建成一家国家重点考古机构、取得一批浙江考古标志性成果、构建一个浙江考古国际传播体系等四个发展目标。《方案》提出,实施新时代中华文明浙江标识工程。推进史前文明研究新突破,系统推进良渚、上山、河姆渡等大遗址考古研究;完善越国文化谱系建 新闻 2025年02月15日 0 点赞 0 评论 19 浏览
东莞发布明代南海卫城墙考古发掘成果将建遗址公园 2月25日,东莞市召开南海卫城墙遗址考古发掘成果暨东莞市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新闻发布会。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曹劲发布考古发掘成果。据悉,2023年10月,为配合东莞记忆项目迎恩门记忆墙工程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先考古后建设”的相关规定,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应东莞邀请对项目用地进行考古勘探,发现了明清时期南海卫城墙遗址。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于2024年5月至1 军事 2025年02月26日 0 点赞 0 评论 13 浏览
澧阳平原:担负历史使命的“湖南文明中心” 在2025年1月14日举行的湖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重点提到“深入实施文物保护利用‘六大工程’,建设一批历史文化保护利用示范片区”。这是针对湖南物质文化遗产发掘和保护的宏亮发声,是让所有关心热爱湖南文化事业的人感到振奋的声音。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2023年,湖南省政府明确提出要大力实施文物保护利用“六大工程”,包括文物考古和保护工程、湖湘文化保 新闻 2025年02月05日 0 点赞 0 评论 18 浏览
千年运河润洛城:一条河与一座城的文明对话 在中华文明的浩瀚星空中,洛阳与大运河的相遇,犹如一场穿越时空的壮丽对话。大运河,这条人工雕琢的巨龙,蜿蜒曲折地穿越中原大地,而洛阳,则如同镶嵌于龙脊之上的璀璨明珠,自隋唐以来便因这条水道焕发出别样的光彩。这条水道不仅重塑了洛阳的地理风貌,更深刻地烙印在了这座古都的文化血脉之中。运河之水,悠悠流淌,既承载着帝国的辉煌与衰落,又见证了文明的交汇与融合,滋养着这座城市的每一寸土地。在这片古老而又充满生机 新闻 2025年02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13 浏览
牛河梁遗址入选全国首批重要大遗址清单 牛河梁遗址位于朝阳市境内的凌源市与建平县交界处,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红山文化,距今5800年至5000年。遗址于1981年发现,相继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点大遗址、《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第二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在牛河梁遗址保护范围内,有规律地分布着祭坛、女神庙和积石冢等遗址,并出土了大量的石器、陶器和以“龙、凤、人”为题材的珍贵玉器。2023年12月,国家文物局 新闻 2025年02月28日 0 点赞 0 评论 12 浏览
在保护传承利用中打造“金名片”(国家文化公园·大运河) 图①:安徽宿州泗县运河故道景观带一角。 图②:从运河故道中发掘出的文物瓷器,现存放于安徽泗县隋唐大运河博物馆。 图①②均为徐靖、苗子健摄影报道 图③:当地居民驾船行驶于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泗县段。 资料图片 图④:安徽宿州博物馆外景。 徐 珂摄(人民视觉)以安徽省宿州市泗县环城河北侧为起点,一条笔直的河道由此分出,向着东北方向静静流淌。这条河流,名为汴河,还有一个更加令当地人耳熟能详的名字 新闻 2025年02月05日 0 点赞 0 评论 20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