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

二十四小时图书馆:不打烊的文化驿站

傍晚的北京城市图书馆 受访者供图在城市的街角,有着这样的场所,无论白昼黑夜,大门始终为求知者敞开——这就是24小时图书馆,如同一颗颗文化明珠,镶嵌在城市版图上,悄然改变着城市文化风貌,成为推动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在北京市通州区,作为首都副中心标志性文化建筑的北京城市图书馆平均每天接待上万人。白天,进入图书馆的人络绎不绝,阅读区坐满了读者,艺术文献馆、元宇宙体验馆等区域吸引游客打卡拍照。夜幕降临

张灯结彩过十五,欢欢喜喜闹元宵,来泰安市图书馆猜灯谜赢好礼

通讯员 王苗在元宵佳节到来之际,为丰富广大市民的文化生活,营造中华传统文化节日氛围,展现读者风采,泰安市图书馆特举办2025年“趣味猜灯谜 欢乐闹元宵”活动。欢迎广大读者前来参与。一、活动时间2月12日(正月十五日)9:00—11:30二、活动地点泰安市图书馆一楼望山书舍(泰山区望岳东路9号)三、参与对象到馆读者均可参加四、奖项设置灯谜会设置一、二、三等奖,猜中相应数量灯谜,可获得相应等级奖品。五

谁能取代BookTok?谁来保护月球?| 文化周报

TikTok禁令下的图书业:谁来取代BookTok?上周,美国最高法院裁定维持TikTok的在美禁令,该应用在下架14小时后,又随着特朗普宣布推迟禁令而重新上架。尽管如此,围绕TikTok未来的讨论仍然疑云重重,作为过去几年最重要的图书销售渠道之一,TikTok禁令紧紧牵动着图书业的关注。BookTok为什么重要?一个最直接的原因是它对图书销量的拉动,据《出版人周刊》统计,到2024年底,Book

文学中的布尔乔亚

本期“南都书单”重点向大家推荐一本意大利著名文学评论家弗朗哥·莫莱蒂的作品《布尔乔亚》,这是国内首次译介他的著作。它是一部简明的西方布尔乔亚兴衰史,借助文学作品来考察历史中的中产阶级,洞悉布尔乔亚逐渐流于衰弱的结构性矛盾。作者视野宏阔,要言不烦。 “南都书单”是南方都市报为读者精选的近期好书,分为“文艺”“社科”“实用”“童书”四个类别,逢周日推出。 文艺 《布尔乔亚》 (意)弗朗哥·莫莱蒂著,中

陈希颖:照亮阅读的人,照亮女性的书|年度出版品牌

在2024年新京报年度阅读盛典中,我们除了向12本年度阅读推荐书目致敬,还特地选出3个“特别致敬”(包含年度文学教育实践、年度教育写作和年度出版品牌)。其中,我们特别致敬了明室Lucida过去一年中在出版领域付出的努力。在图书市场急剧变化的当下,一家出版机构还可以做些什么?本文为“年度出版品牌”奖项获得者明室Lucida的创始人陈希颖在2024新京报年度阅读盛典现场的特别分享。2024新京报年度阅

书香年货囤起来,北京图书大厦年货节热闹开启

新春佳节临近,北京图书大厦上新“春节模式”。1月21日,记者步入店堂,“灵蛇献瑞 好礼相随”立体造型字摇曳生姿、红彤彤的节庆装饰熠熠生辉,与书店满架的书籍光影辉映,浓浓的祥和喜庆节日氛围扑面而来。即日至2月16日,北京图书大厦精心推出“灵蛇献瑞 好礼相随”主题年货节,为广大市民朋友奉上一场书香味浓、烟火气足的春节文化盛宴。活动期间,北京图书大厦各类促销玩法齐上阵,推出打折、满减、满赠等不同形式的惠

“汉译名著”出版1000种之后

新华社北京2月22日电 2月21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汉译名著”出版1000种之后》的报道。“对于一个青年人来说,恐怕只有恋爱可以跟这件事媲美了。”这是40多年前,一位年轻读者在寄给商务印书馆编辑的信中写下的肺腑之言。“这件事”,指的是一套丛书的出版。1981年,一批“小白本”——《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后称“汉译名著”)横空出世,像一簇簇蒲公英种子,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飘向大江南北。

探寻革命初心,领悟忠诚担当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方涛副研究员撰写的《中国共产党人忠诚与担当政治品格的生动诠释》,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地讲述了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忠诚与担当的故事。作者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事例,让读者深刻感受到早期共产党人在面对艰难险阻时,始终坚守信仰,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义无反顾地投身革命。这本书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红色基因的传承和红色血脉的赓续。无论是党史研究者,还是普通读者,都能从这本书中汲取力量,深入了解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