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跨山海》:走进12位殿堂级诗人的内心世界

《千古风流人物》是一部在持续更新中的大型历史文化类系列纪录片,该片聚焦中国历史上现象级的文化名人,通过解读这些人物的人生故事与艺术成就,梳理出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以及背后的文化内核。《千古风流人物》已制作播出五季共90集,每集约25分钟,真实再现了几十位文化名人跌宕起伏的人生历程。近日,基于《千古风流人物》纪录片的《跨山海》系列图书推出第二辑《跨山海 II:12位古代诗词偶像图鉴》。书中收录了该纪录

赏春花品诗词 浙江嘉兴民众享受“梅”好时光

3月1日,浙江嘉兴秀洲王店镇,上万株梅花竞相绽放,该地为“一代词宗”朱彝尊故乡,吸引民众踏春游玩。 图为梅花与诗词相映成趣。滕长忠 摄3月1日,浙江嘉兴秀洲王店镇,上万株梅花竞相绽放,该地为“一代词宗”朱彝尊故乡,吸引民众踏春游玩。图为民众在梅林中游玩。滕长忠 摄 3月1日,浙江嘉兴秀洲王店镇,上万株梅花竞相绽放,该地为“一代词宗”朱彝尊故乡,吸引民众踏春游玩。图为民众近距离拍摄梅花。滕长忠 摄

听莺啼燕语,享明媚春光 德州中心城区赏花攻略来了!

大众网记者 武红鹏 通讯员 纪晓娜 德州报道时光荏苒,大地回春,人们陆续走出家门,来到大街、公园、河岸、郊野,看草绿花开,听莺啼燕语,享明媚春光,与自然沟通,促身心健康。有诗曰:“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那么,在德州城区春季常见的有哪些树木开花?在哪个时间段开花?在哪里可以看到花?每种花木有哪些诗词名句相对应?日前,德州市园林绿

一路繁花!德州城区赏花路线来了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孙文丽 通讯员 纪晓娜春暖花开,德州城区春季常见的有哪些树木开花?在哪个时间段开花?在哪里可以看到花?德州市城管局园林绿化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根据树木的生长习性和德州的气候条件,将德州春季赏花路线整理如下。在春季(2~4月)德州城区开花的树木大体有50多种,开花最早的有蜡梅、迎春,在2月份就可开花。3月上旬开花的有山桃,3月中旬开花的有白玉兰、杏树、连翘,3月下旬春分以后绿色渐浓、

“诗词走廊”长 唐风宋韵藏:洪泽湖畔小村三叹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 2月28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诗词走廊”长 唐风宋韵藏:洪泽湖畔小村三叹》的报道。弹丸之地龟山村,竟然吸引了唐宋元明清数百位文人大咖题诗作赋。第一次参观龟山村,我就被村中的诗词走廊所吸引,上面展示了诸如元稹、白居易、苏轼、秦观、柳永等人关于龟山的作品。遗憾的是,与那些耳熟能详的名作相比,这些诗词要逊色一些,故鲜有流传。尽管如此,这些作品仍有大家风范,吸引我再赴龟山

敦煌玉门关景区:多元创新焕发文旅新活力

中新网甘肃新闻2月27日电 (唐囡囡 巩希雯)2月底,敦煌玉门关景区以一系列创新举措成功激活旅游新热潮,为游客带来全新的游览体验,也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在业态创新方面,玉门关景区匠心独运,增设8处打卡点,全面提升游客游览体验。游客中心内的诗词文化展示区别具一格,游客不仅可以书写通关文牒,体验卷轴与折页带来的历史韵味,还能参与妙趣横生的诗词挑战赛。挑战赛设置九个等次,以诗为媒,吸引近万

“民生书法大会”专家学术交流会暨新春笔会在京举办

2月21日下午,春风送暖,翰墨飘香,“民生书法大会”专家学术交流会暨新春笔会在北京举办。活动现场,多位学术顾问、行业专家、艺术家齐聚一堂,围绕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展开了热烈的学术交流与研讨,并为“民生书法大会”作品征集活动提供专业指导和建议。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国家行政学院原副院长周文彰认为,书法是中华文明的核心载体和精神象征,诗词是中华文明皇冠上的璀璨明珠,此次书法大会活动是全民诗书融合的重要举措

迦陵诗意在 古韵传新声(讲述·赓续历史文脉 谱写当代华章)

图①:2011年,叶嘉莹在清华大学开展题为“我心中的诗词家国”的讲座。  图②:迦陵学舍外景。2024年,南开大学师生在浙江义乌上溪镇开展“诗教润乡土”活动。  以上图片均为南开大学诗教团队提供结对帮扶、送培到乡,在神州大地播撒热爱诗词的种子;创新形式、融媒传播,推动古诗词与新技术巧妙融合;走出国门、传播海外,助力中国古典诗词传诵世界……在南开大学有这样一支诗教团队,他们致力于做诗词经典的传承者和

生前出版诗集,捐献器官 胡少杰被授予“感动社会诗人”荣誉称号

2025年2月20日,中华诗词学会发布《关于授予胡少杰‘感动社会诗人’荣誉称号的决定》,称为表彰胡少杰在艰难人生处境中学习和创作诗词的感人事迹,弘扬胡少杰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中华诗词学会决定授予胡少杰“感动社会诗人”荣誉称号。胡少杰,男,1998年10月出生,陕西榆林市榆阳区人。自幼身患脑瘫,无法行走,未曾接受正规学校教育,但他凭借强烈的求知欲和顽强的毅力,在祖父辛勤地帮助下学习文化,在

“遗音沧海如能会,便是千秋共此时”——北京,有一群吟诵古诗词、传承“叶调”的人

新华社北京2月22日电 2月21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遗音沧海如能会,便是千秋共此时”——北京,有一群吟诵古诗词、传承“叶调”的人》的报道。“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第一次在课堂上播放叶嘉莹吟诵杜甫《赠卫八处士》的视频时,何雪丽发现,台下的学生们“愣住了”。“老师,这跟我想象的吟诵不太一样。”“也不是唱歌,调子有点奇怪……”“没有什么固定的规律,这太难了!”面对孩子们的迷惑,何雪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