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

AI时代诗人何为?专家:“人诗互证”的人类写作无法被取代

中新网北京2月27日电 (记者 应妮)“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青年朗诵艺术家董丽娜、李仓卯共同朗诵的艾青诗作《我爱这土地》,开启了日前在京举行的“中国诗歌的文化特质与社会参与”座谈会。座谈会现场。 主办方供图 中国作协原副主席、诗歌委员会主任吉狄马加说,中国诗歌呈现了几千年来的社会生活史,也表达了中国人的美好心理。在当下极速变化的社会生活中,诗人也要承担重要的社会责任和道德

蓉城诗意满新春 乐享“文化年”成过节新风尚

新华社成都2月2日电(记者董小红)百节年为首,四季春为先。作为蕴含诗意的节日,春节期间,成都“诗歌圣地”杜甫草堂人气火爆,梅花凌寒而开,诗歌乐舞愉悦祥和,一场场沉浸式文化表演让市民及游客尽情“解锁”诗意新春。古韵新风,正在释放年味新体验。“黄四娘”“高适”“杜甫”等历史人物现身,穿越千年再度相逢,并开始“诗歌对垒”。“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引得台下观众高声诵

明东村的东柱啊

作者在尹东柱故居的浮雕旁留影 ◎得得第一次知道尹东柱这个名字是通过中国朝鲜族导演张律的电影《咏鹅》,男主是尹东柱的隔代迷弟,他总是不失时机地要和别人谈论东柱。小迷弟的最大惊喜是在韩国群山遇见了诗人的旁枝血脉、一位来自中国吉林延边龙井的女性。但此刻当下的她正在给一个韩国老头子当保姆,忍受这个坏老头的身份奚落和性骚扰企图。电影集齐了各等人物,流散的族群历史与疏离的人情现实彼此映照,而诗人尹东柱是他们的

《由诗而圣》:把杜甫仅看作诗人,那还不免小觑了他

(更多新书好书推荐,点击知事荐书)大诗人杜甫在晚年饱尝颠沛流离之苦后深有感触地说:“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老杜生前寂寞,确如宋人张伯玉所云:“寂寞风骚主,先生第一才。”但老杜身后却不寂寞。其人被尊为“诗圣”,其诗被誉为“诗史”,在漫长的中国文学史上享有特殊的地位。 他上继中国诗歌的《风》《骚》传统,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集大成者”;他下开中国诗歌的“新世界”,影响广泛而深远。可以说,在杜甫死后的1

西北大学文学院官网贾浅浅简历更新:已于去年12月博士毕业

贾平凹之女贾浅浅于西北大学文学院官网公示的简历信息已于近日更新。澎湃新闻注意到,更新后的简历信息披露,贾浅浅已于2024年12月完成其在西北大学的博士学习,目前已获博士学位。此外,其在西北大学本科学习经历由“1998年9月至2003年7月”修改为“2000年9月至2003年7月”。西北大学文学院官网截图对此,西北大学文学院工作人员2月24日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不清楚学院官网贾浅浅信息更改一事

《由诗而圣》:把杜甫仅看作诗人,那还不免小觑了他

(更多新书好书推荐,点击知事荐书)大诗人杜甫在晚年饱尝颠沛流离之苦后深有感触地说:“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老杜生前寂寞,确如宋人张伯玉所云:“寂寞风骚主,先生第一才。”但老杜身后却不寂寞。其人被尊为“诗圣”,其诗被誉为“诗史”,在漫长的中国文学史上享有特殊的地位。 他上继中国诗歌的《风》《骚》传统,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集大成者”;他下开中国诗歌的“新世界”,影响广泛而深远。可以说,在杜甫死后的1

戍边人的心曲

本报电(记者张鹏禹)“要克制,此去边境千里,跋山涉水/要放松,保持漂亮的姿势,一路往上奔跑/如果累了,就选一朵云坐下,看干净的风景/界碑太近,要说干净的话,山河无恙或者乾坤朗朗……”诗人吴振在《白露花垭口》中写道。作为国家移民局警察,吴振在边境工作近20年,根据自己亲身经历创作而成的诗集《边境书》不久前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该书共分三辑,分别为“我安静地向边境走去”“我爱这潮水般的幻灭和希望”“如此渺

“梅花诗会”绽放文化魅力,广东省写作学会文化活动走进白云山

1月12日,“云山诗会”系列活动之“梅花诗会”在广州市白云山梅花谷举办。活动由广东省写作学会、广州市白云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广州市青年作家协会联合主办,广州市白云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明珠楼管理中心、广东省写作学会诗歌创作专委会、广东现代作家研究会诗歌研究中心、广东省国学教育促进会诗歌教育专委会协办,旨在通过诗书画创作与交流,进一步推动白云山风景区的文化发展,为游客带来一场文化与自然相结合的盛宴。当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