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

让签名本在作者和读者之间建立有温度的联结

彭明榜说他最喜欢的城市就是北京。这个城市具有特别好的包容性,在这里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会遇见什么人,这个人又会给你带来什么惊喜,而书店是最可能让人遇见有趣的灵魂的地方。初春的地坛,文艺青年们朝拜过心中的文学圣地之后,会穿过马路,到雍和书庭坐坐,寻找中意的签名本,择一角落坐下,诗意地栖息。在网络上,这个文化浓度很高的主题书店被年轻人称作小而美的城市“文化客厅”,是去班味儿、偶遇知名作家、吸文气的理想打卡

这名外卖员为何能上春晚

“下面的这首歌叫做《世界赠予我的》。”上海“种花爷爷”、捐赠二战相册美国小伙……2025蛇年春晚,来自各行各业的普通人,担当起“报幕员”的角色,串联起整台晚会。这其中,“外卖诗人”王计兵,因为那句“生活给了我多少风雪,我就能遇到多少个春天”感动了无数网友。他是诗人,也是外卖员,还曾是捞沙人、建筑工人、摆摊小贩,甚至是拾荒者。为生活奔波劳碌的这些年,在等餐、等电梯、等红绿灯的间隙,王计兵的诗写在纸片

贾浅浅简历更新,回应来了

澎湃新闻注意到,更新后的简历信息披露,贾浅浅已于2024年12月完成其在西北大学的博士学习,目前已获博士学位。此外,其在西北大学本科学习经历由“1998年9月至2003年7月”修改为“2000年9月至2003年7月”。西北大学文学院官网截图对此,西北大学文学院工作人员2月24日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不清楚学院官网贾浅浅信息更改一事,但官网上老师的个人信息均由本人提供,包括贾浅浅在内。根据目前施

伊丽莎白·毕肖普:诗是关于“失去”的艺术

本文为1月17日专题《伊丽莎白·毕肖普 尖叫的耳语者》中的B04-05版。B01「主题」伊丽莎白·毕肖普 尖叫的耳语者B02-B03「主题」伊丽莎白·毕肖普 可怕但欢欣的一生B04-B05「主题」伊丽莎白·毕肖普 诗是关于“失去”的艺术B06-B07「年度阅读盛典」我见青山 青山亦见我:2024新京报年度阅读盛典回顾B08「主题」毕肖普的朋友圈撰文丨谈炯程近乎隐秘的私人生活《唯有孤独恒常如新:伊丽

资讯有故事丨穿汉服、学篆刻、爱古城……韩国留学生金花利说“我来中国值了!”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和高等教育的长足发展,越来越多的各国留学生选择求学中国,他们在这里学习生活,见证中国各领域的发展变化,搭建起中外沟通的友谊桥梁。韩国留学生金花利在韩国担任过中文教师,2023年来到北京语言大学国际中文教育研究院攻读硕士。金花利:刚到北京的时候,我发现北京特别大,晚上特别漂亮。我特别喜欢北京的建筑物,走进故宫之后,我心想这里我一天都走不完。古人到底是怎么在这个皇宫里生活的?

在铁与火的岁月中成长!国内首部穆旦权威传记出版

近日,《穆旦传:新生的野力》由译林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国内首部穆旦权威传记,也是作家邹汉明历时十七年心血之作。诗人、翻译家穆旦(查良铮)是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最早开拓者。《穆旦传:新生的野力》以穆旦的生平经历为线索,结合他各个时期的诗歌创作,完整叙写了穆旦作为一个诗人的一生,也写出了一个在铁与火的岁月中成长起来的青年,努力不懈、为现代汉语的成熟而建立的不朽功绩。同时,作者追踪勘测了他那些不朽诗歌的源头

纪念潍坊获评“国际和平城市”四周年诗歌朗诵会举行

大众网记者 范素娟 潍坊报道1月21日,潍坊获评“国际和平城市”四周年系列纪念活动正式启动,首场活动“向往和平 象旺潍坊”诗歌朗诵会在潍坊市图书馆举行。诗歌朗诵会在器乐合奏《欢乐颂》中开场,朗诵者们用饱含深情的语言,讲述着爱与和平的故事。小说《乐道院》《坊子小镇》《一条伞绳》片段,将人们带回到二战时期的潍县;《铁床和鸡蛋的故事》通过国家一级文物“铁床”,传递了中西方人民超越生死的深厚情谊;《狂雪》

“光辉的对称”:从叶芝名诗《当你老了》中译谈起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黄体军在《中华读书报》公布的名家“2024年私人书单”中,诗人、翻译家、《世界文学》原主编高兴先生特别提到这样一本书并给予了高度评价:《沉寂的洪钟——九叶诗人袁可嘉》,方向明著。这是目前国内第一本关于诗人、翻译家袁可嘉先生的传记。值得注意的是,本书谈到了中外文学交流史上一种重要的文学现象“光辉的对称”,即一方为优秀的作家,一方为优秀的创作型翻译家,你写得好,我翻译得也好,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