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

资讯有故事丨穿汉服、学篆刻、爱古城……韩国留学生金花利说“我来中国值了!”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和高等教育的长足发展,越来越多的各国留学生选择求学中国,他们在这里学习生活,见证中国各领域的发展变化,搭建起中外沟通的友谊桥梁。韩国留学生金花利在韩国担任过中文教师,2023年来到北京语言大学国际中文教育研究院攻读硕士。金花利:刚到北京的时候,我发现北京特别大,晚上特别漂亮。我特别喜欢北京的建筑物,走进故宫之后,我心想这里我一天都走不完。古人到底是怎么在这个皇宫里生活的?

在铁与火的岁月中成长!国内首部穆旦权威传记出版

近日,《穆旦传:新生的野力》由译林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国内首部穆旦权威传记,也是作家邹汉明历时十七年心血之作。诗人、翻译家穆旦(查良铮)是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最早开拓者。《穆旦传:新生的野力》以穆旦的生平经历为线索,结合他各个时期的诗歌创作,完整叙写了穆旦作为一个诗人的一生,也写出了一个在铁与火的岁月中成长起来的青年,努力不懈、为现代汉语的成熟而建立的不朽功绩。同时,作者追踪勘测了他那些不朽诗歌的源头

“光辉的对称”:从叶芝名诗《当你老了》中译谈起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黄体军在《中华读书报》公布的名家“2024年私人书单”中,诗人、翻译家、《世界文学》原主编高兴先生特别提到这样一本书并给予了高度评价:《沉寂的洪钟——九叶诗人袁可嘉》,方向明著。这是目前国内第一本关于诗人、翻译家袁可嘉先生的传记。值得注意的是,本书谈到了中外文学交流史上一种重要的文学现象“光辉的对称”,即一方为优秀的作家,一方为优秀的创作型翻译家,你写得好,我翻译得也好,最

纪念潍坊获评“国际和平城市”四周年诗歌朗诵会举行

大众网记者 范素娟 潍坊报道1月21日,潍坊获评“国际和平城市”四周年系列纪念活动正式启动,首场活动“向往和平 象旺潍坊”诗歌朗诵会在潍坊市图书馆举行。诗歌朗诵会在器乐合奏《欢乐颂》中开场,朗诵者们用饱含深情的语言,讲述着爱与和平的故事。小说《乐道院》《坊子小镇》《一条伞绳》片段,将人们带回到二战时期的潍县;《铁床和鸡蛋的故事》通过国家一级文物“铁床”,传递了中西方人民超越生死的深厚情谊;《狂雪》

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诗会”在广州白云山桃花涧举办

2月9日,2025白云山桃花文化节重要活动之一“桃花诗会”在广州市白云山桃花涧举办。“桃花诗会”是“云山诗会”系列活动的第二场诗会,由广东省写作学会、广州市白云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及广州市青年作家协会联合主办,广州市白云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明珠楼管理中心、广州市白云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广东省写作学会诗歌创作专委会、广东现代作家研究会诗歌研究中心、广东省国学教育促进会诗歌教育专委会、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秘

贾浅浅简历更新,西北大学文学院回应

澎湃新闻记者 蒋子文 实习生 尹兰 傅妍彤贾平凹之女贾浅浅于西北大学文学院官网公示的简历信息已于近日更新。澎湃新闻注意到,更新后的简历信息披露,贾浅浅已于2024年12月完成其在西北大学的博士学习,目前已获博士学位。此外,其在西北大学本科学习经历由“1998年9月至2003年7月”修改为“2000年9月至2003年7月”。西北大学文学院官网截图对此,西北大学文学院工作人员2月24日在接受澎湃新闻采

伊丽莎白·毕肖普:尖叫的耳语者

伊丽莎白·毕肖普是美国20世纪最为重要的诗人之一,她极具创新性的诗歌、语调,以及由个人生活延展开的社交圈,都是20世纪文学不可忽视的文化形象。但对毕肖普而言,她本人一直饱受着成长过程中各种创伤带来的折磨,母亲的尖叫声在她耳边萦回,酗酒、焦虑和抑郁轮流摧残着她的健康。但毕肖普的诗歌却又微妙得像是一个耳语者,总是以细腻低语的姿态观察着世界。毕肖普曾经在哈佛大学教学期间建议自己的学生,如果要彻底了解一个

(新春走基层)“90后”非洲小伙:以诗会友 体悟诗意中国

中新网昆明2月4日电 (时文枝)“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是我学中文的第12年,也是在中国过的第9个春节。”云南师范大学尼日利亚籍国际学生拉希德(Olajide Rasheed Olalekan)说,与往年不同,今年的春节因为有弟弟而格外温暖,“为了让首次过春节的弟弟感受地道中国年,我还特意准备了压岁钱。”今年30岁的拉希德来自非洲人口和经济大国尼日利亚。2013年,随着中非合作领域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