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

新春走基层|春节奋战不停工 郑开城际延长线满图运行试验工作有序推进

记者从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铁集团郑州局”)获悉,1月26日10时许,随着DJ7582次列车从郑州东站城际场缓缓驶出,当日郑开城际铁路延长线满图运行的试验正在有序推进中,将在2月2日完成满图运行试验工作,距离线路开通更近一步。郑开城际铁路延长线起于宋城路站,向东延伸接入开封站城际场,线路全长7.176公里,设计时速200公里。据了解,春节期间,铁路部门按试验大纲要求进行满图行车试

全球最快高铁正在开展多项试验验证

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新闻联播):全球最快的高铁列车CR450动车组已经完成了样车设计并成功下线。眼下,研发团队正在展开一系列科学试验和性能验证,为动车组早日投入商业运营创造条件。在国家铁道试验中心,工程师们正在为CR450动车组样车做称重试验。CR450动车组运营时速可以达到400公里,但为了减少对轨道的冲击,在既有线路上跑起来,列车必须减重10%以上。国家“十四五”规划科技创新工程重点项目——C

“成都造”飞行汽车年内开启载人飞行试验!市民明年有望体验打“飞的”

作为低空经济的重要分支,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技术正引领着一场出行革命。在这场变革中,成都的企业也在积极布局。“2025年,沃飞长空位于成都高新区未来科技城的全球总部基地将完成基建和封顶工作。2026年将完成设备入场,开启投产工作。”2月8日,沃飞长空首席市场官费岚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透露,随着载人航空器AE200试飞试验工作的有序推进,“企业自研的AE200将于今年内进入载人飞行的

全球最快高铁列车将在沪渝蓉高铁武宜段试验

新京报讯 据“武汉发布”微信公众号消息,全球最快高铁列车CR450要来湖北了。2025年,国铁集团将利用沪渝蓉高铁武宜段等新线联调加快完成CR450动车组型式试验。作为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CR450以运营时速400公里刷新全球高铁速度纪录。CR450动车组自2024年12月样车下线后,研发团队正加速推进性能验证。目前,CR450已完成静态调试与低速动态试验,即将启动逐级提速测试。2025年

赛诺菲终止一项大肠杆菌疫苗试验,损失2.5亿美元

2月13日,赛诺菲公布肠道外致病性大肠杆菌疫苗3期临床研究最新情况,对E.mbrace 3期研究的独立中期分析发现,赛诺菲和强生公司的肠道外致病性大肠杆菌候选疫苗在预防侵袭性大肠杆菌疾病(IED)方面效果不够显著;未发现与该候选疫苗相关的安全警示信号。由于这一判定,E.mbrace研究将被终止。由于该研究的终止,赛诺菲已在2024年第四季度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报告中记录了2.5亿美元的税前

全国首台套600兆瓦机组“抽汽蓄能”熔盐储热项目满容量顶峰能力试验一次成功

近日,国能河北龙山公司全国首台套600兆瓦机组“抽汽蓄能”熔盐储热项目满容量顶峰能力试验一次成功,机组顶峰负荷稳定达到650兆瓦,各项参数运行正常。这一里程碑式的成果标志着我国在火电机组利用“抽汽蓄能”熔盐储热技术提高机组灵活性方面取得重大技术突破,为国家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了创新性解决方案。国能河北龙山项目是国内首个采用多源抽汽—配汽调控技术的大规模抽汽熔盐储能项目。据测算,项目投产后每年可消纳

阿尔茨海默病可预防?科学家启动一项持续六年的试验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看到了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的巨大进展,两种淀粉样蛋白靶向药物被证明可以减缓疾病的症状,现已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引起的轻度认知障碍或轻度痴呆患者。这为我们的假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即在β淀粉样蛋白斑块处于最早阶段时进行干预,早在症状出现之前,就可以从一开始就防止症状的出现。”当地时间2025年2月4日,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Washington Universit

智飞生物:组分百白破-Hib四联疫苗临床试验申请获受理

【智飞生物:组分百白破-Hib四联疫苗临床试验申请获受理】财联社2月21日电,智飞生物公告称,由全资子公司北京智飞绿竹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研发的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组分)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联合疫苗(简称“组分百白破-Hib四联疫苗”)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临床试验申请受理通知书。自受理之日起60日内,未收到药审中心否定或质疑意见的,智飞绿竹可以按照提交的方案开展临床试验。

要上太空种地了?人工光合作用试验为啥要在太空做?

随着人类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越来越大,在月球上,甚至在火星上驻留并建设基地成为可能。想在月球上居住和旅行,水、氧气等生存资源和交通工具就不可或缺了。而如果能在月球能就地取材,为人类提供生存的资源,那星际旅行的愿望或许就不再遥远。近日,在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航天基础试验机柜其中一个“太空抽屉”里,地外人工光合作用技术试验顺利展开,成功实现了高效二氧化碳转换和氧气再生新技术的国际首次在轨验证。地外人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