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

热闻|AI开药你敢吃吗?患者拿DeepSeek质疑治疗方案,医生自嘲“天塌了”

该图片由AI生成2月22日,广东一位医学博主“孤芳自赏”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一则令人哭笑不得的经历:他为患者开出治疗方案后,患者通过DeepSeek查询后提出质疑。博主重新查阅医学指南后,发现指南已更新,自嘲“天塌了”。这一事件迅速引发网友热议,截至23日14时,该帖获得15.2万点赞、近3万条评论。DeepSeek到底有多厉害?它真的会取代医生吗?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正在引发一场“医患新生态”

疫苗销售乏力、净利润预降超90%,海外业务能否拯救万泰生物?

1月16日,万泰生物公布了2024年业绩预告,由于疫苗板块受市场调整、政府集采及九价HPV疫苗扩龄等影响,销售不及预期,从而导致净利润出现亏损。与此同时,万泰生物海外营收实现同比55%的增长。不过,从业务规模来看,海外营收在短时间内还难以弥补疫苗业务下降带来的影响。去年扣非净利润亏损逾1.55亿元2024年,万泰生物预计实现净利润8600万元-1.2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11.28亿元-11.

一位患癌医生与癌症的实时抗争

工作中的林彦峰 化疗中的林彦峰 供图/受访者 在课程中分享自己的CT扫描结果,讲述患肺癌的经历 供图/斯坦福大学亚洲健康研究与教育中心 去年9月,在斯坦福大学的秋季课程中,多了一门特别的选修课。在这门课里,林彦峰将自己作为案例,向学生讲述他与癌症周旋的过程。林彦峰是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临床教授、斯坦福大学亚洲健康研究与教育中心的创立者之一,也是一名初级保健医生。去年5月,在他49岁时,从不吸烟的他被

爱让“罕见”不罕见,为无法治愈的少数人点亮生命之路!

大众网记者 孙淼 通讯员 郝爱 济南报道每年的2月28日是国际罕见病日。当天,一场罕见病病例讨论会在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举行,院长冯世庆出席会议并强调了疑难罕见病多学科诊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来自内分泌代谢科、皮肤科、肿瘤防治中心、医学影像中心、检验医学中心的十余位专家齐聚一堂,共同学习研讨罕见病的前沿问题。这也是继2025年2月14日医院疑难罕见病中心成立后的首次集体疑难罕见病病例讨论。据了解,200

"高考全县第一,但抑郁症复发……"百色性侵事件家属发声

广西百色一高中教师唐某某被举报性侵未成年女学生,致其长期重度抑郁,最终自杀身亡,受到舆论关注。中国新闻周刊报道称,根据实名举报者小农的讲述,她的表妹小华于2019年9月被诊断为重度抑郁症,多年治疗未见好转。直至今年1月17日,因无法承受心理压力,小华在家自杀身亡。家属在整理遗物时,发现她的日记、聊天记录等多次提到,自己遭高中教师唐某某的性侵,还遭到唐某某的言语威胁。小农说,表妹小华是广西百色市祈福

AI智能职业诊断、直播带岗......海口美兰区招聘会形式多样

中新网海南新闻2月27日电(陈尾娇)2月26日上午,海口市美兰区2025年春风行动暨“春暖农民工”招聘会在大致坡镇农贸市场举办,除了传统面对面的招聘形式,现场还增加了AI智能职业诊断、直播带岗等特色多样的服务,推动实现求职、用工“双向奔赴”。据了解,此次招聘会达成初步就业意向17人,提供咨询指导60人次。本次招聘会精准匹配了辖区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者、就业困难人员等各类求职者需求,为用人单

女子视力下降误当白内障,盲目喝药延误治疗致右眼失明

中老年人视力下降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老花眼和白内障。然而,神经外科医生提醒,有些眼疾或许与颅内肿瘤相关。日前,东莞一名女子视力下降后,以为是白内障,遍寻中药治疗,直至右眼失明才查明是脑肿瘤作祟。家住东莞的孙女士(化名)今年61岁。数年前,孙女士因右眼偏盲,开车时多次发生交通事故,随后在医院查出鞍区占位。2018年11月,她接受了经鼻颅咽管瘤切除术。术后,她的视力基本恢复。复查几次正常后,孙女士便放

“AI+医疗”已成为热门应用领域 “AI医生”你能接受吗?

央视网消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广泛赋能千行百业,“AI+医疗”也已经成为热门应用领域。“AI医生”你能接受吗?我们来听听大家怎么说。四川达州市民万雪:我觉得结合先进医疗设备,把看病交给AI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最关键的是,和在医院挂号排队看病比较起来,AI看病效率要高得多。浙江省长兴县市民王冰冰:我赞成(AI医生),因为像以前我们看病,比如说一些特别的疑难杂症的话,需要多学科的会诊,有了这个AI医生之后

AI 给人看病,真的靠谱吗?

新一波由DeepSeek掀起的AI浪潮中,医疗领域同样成为热门赛道。截至目前,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等多家医院宣布接入DeepSeek,加速推动医疗智慧化。与此同时,不少网友通过AI工具求医问药,甚至出现DeepSeek化身“老中医”开药方的现象,引发“AI处方是否可信”的争议。AI到底能否替代医生看病?医疗界给出了辩证答案。与临床诊断接近但要“问对问题”对待AI看病应慎重为了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