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

第41次南极考察|记者手记:大海捞“珠”

新华社“雪龙2”号2月27日电 记者手记:大海捞“珠”新华社记者黄韬铭 船时下午3时,“雪龙2”号驾驶台格外热闹。考察队员们三三两两站在窗边,举着望远镜极目远眺。“抢”不到望远镜的队员则掏出手机,瞪大眼睛,放大相机倍数,努力寻找着什么。顺着他们的目光望出去,天空一碧如洗,阳光明晃晃地照在海面,波光粼粼。阿蒙森海湛蓝澄澈,洁白的浮冰似拼图般点缀其间,是个难得的好天气。“找到了!”水手耿冬第一个发现,

南极秦岭站一岁啦~看看一年来它交出了怎样的科研成绩单?

南极秦岭站是新时代我国建成的第一个常年科考站,今天(2月7日)是秦岭站开站一周年的日子。这座最新的考察站目前的建设进展怎么样?目前,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已经高效完成了全部卸货任务,共卸货368件,总重量约5960吨,为秦岭站配套设施设备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物资保障。在建设过程中,队员们采用卸货与建设施工穿插进行的模式,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工期。截至2月7日,现场已顺利完成了新能源风机、光伏、

(新春走基层)江苏徐州:百年老站春运畅 铁路电务守护忙

中新网徐州2月11日电 题:江苏徐州:百年老站春运畅 铁路电务守护忙作者 朱志庚 唐娟“这里是铁路的‘大脑中枢神经’,是铁路信号系统的核心部分,负责确保信号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准确指示。我们通过集中监测,时刻关注数据变化,保障信号设备良好,列车行驶安全。”2月10日,在国铁上铁集团徐州电务段徐州信号工区徐州站机械室,党支部书记张誉说。江苏徐州是全国重要交通枢纽之一,陇海铁路、京沪铁路两大干线在此交汇。

电工组“花木兰”:谁说女子不如男

车间技改相关工作刚结束,云南中烟红塔集团楚雄卷烟厂女电工李丽娟,被称为电工组的“花木兰”的她就开始忙碌起来。“试机对电工来说是一件关键的事情,为了保证第二天生产顺利进行,必须提前一天进车间对所有设备进行试生产。”李丽娟说道,“从我刚进电工组的时候,就一直秉持这样的传统。仔细一算当电工也有7年了。”李丽娟与同事在现场维修入门:忐忑与挑战李丽娟刚进入电工组时,内心充满忐忑。即使已经通过车间的层层选拔,

吉林长春:“无人智能配送”逐渐进入民众生活

2月21日,吉林长春,无人机正在进行快递配送。近来,由无人机、无人配送车、机器狗等智能设备“无缝衔接”完成的智能物流配送,已在长春净月高新区内实现常态化运营。中新社记者 张瑶 摄2月21日,吉林长春,无人配送车正在进行快递配送。近来,由无人机、无人配送车、机器狗等智能设备“无缝衔接”完成的智能物流配送,已在长春净月高新区内实现常态化运营。中新社记者 张瑶 摄 2月21日,吉林长春,民众在无人机机场

男子在公园如厕时马桶突然碎了,被索要5000押金,园方:这个马桶很贵,价值两万

出门在外上厕所,你遇到最尴尬的事是什么?近日,广州市民郑先生去深圳龙岗儿童公园游玩,没想到上厕所时马桶碎了,他却有苦说不出。郑先生回忆称,自己当天在公园的森林冒险剧场一楼如厕时,马桶突然碎裂,水哗啦啦流出来,“刚好阿姨就过来叫住我,不让我走了,我还没开始用呢,就倒了”,郑先生表示,他刚坐上去就倒了,头左边还撞了一下墙。随后公园物业官方工作人员赶到现场,经初步协商,郑先生支付了5000元押金给园方。

履职回响 落实有声丨破解“新工匠”培养难题 他一年走访30多家制造企业

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技能人才总量已超过2亿人,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人。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如何持续提升技能人才的职业素养与创新能力,是来自工业生产一线的全国人大代表郑炜一直关注的课题。履职期间,他深入企业、学校和政府部门,收集各方意见,提出了许多项有针对性的建议。见到郑炜时,他正在给技术工人进行设备操作培训。作为一名来自企业一线的全国人大代表,机器轰鸣的生产线是郑炜最常去

双流机场1号航站楼服务升级!十大亮点抢先看

2月19日,完成提质改造的成都双流国际机场1号航站楼全新亮相,2月24日将正式投用,一系列服务升级,持续优化旅客出行体验。焕新后的1号航站楼长什么样?都有哪些亮点?红星新闻记者提前打探双流机场T1全新升级后的十大亮点。出发大厅1.T1中转休息室在1号航站楼国内安检C区旁,是双流机场全新升级的中转休息室,该休息室占地212平方米,内设60个宽敞座位。2.贵宾两舱休息室服务提升此次双流机场T1头等舱/

乌克兰决定从保加利亚采购建设核电站机组所需设备

【乌克兰决定从保加利亚采购建设核电站机组所需设备】财联社2月11日电,记者获悉,乌克兰议员热列兹尼亚克当地时间2月11日表示,乌克兰最高拉达(议会)当天投票通过法律,决定从保加利亚采购建设赫梅利尼茨基核电站第3和第4号机组所需的设备。(央视新闻)

我国首次!南极秦岭站新能源系统今天启用

南极秦岭站是新时代我国建成的第一个常年科考站,目前开站已满一年。记者从自然资源部了解到,今天(3月1日),我国在秦岭站建设的首个规模化新能源系统启用。南极秦岭站新能源系统包括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储能电池、制氢、储氢、氢能源发电等硬件设施,在能源设备和系统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极地清洁能源首席科学家、太原理工大学校长 孙宏斌:我国第一次在南极极端环境下,能够运行以新能源为主体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