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颗小行星7年内真会撞地球?会撞到哪里? 2月4日有媒体报道称,一颗被命名为2024 YR4的小行星,可能在不到7年内会与地球相撞。该小行星直径约100米,面积相当于一个标准足球场。联合国就可能撞击地球的小行星首次启动“行星安全协议”。1908年,通古斯大爆炸事件示意图。受访者供图这颗小行星真的会撞地球吗?会撞到哪里?将带来多大危害?为此,《中国科学报》专访了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李明涛。直径尺寸约为50米,正在远离地球《中国科 新闻 2025年02月11日 0 点赞 0 评论 20 浏览
小行星撞地球概率调整为接近零,但更有可能撞上月球 2月23日,英国广播公司(BBC)网报道称,据科学家们最新估计,2024 YR4在2032年撞击地球的机率为0.28%,远低于早些时候预测的3.1%,但现在它更有可能撞击月球。最近,这颗名为2024 YR4的小行星引发了全球的关注。2024 YR4于2024年12月27日首次被发现,其直径约为40至90米,相当于一栋大楼大小,相对飞行速度大约为每小时48000千米。假如它击中地球,会释放出大约8兆 新闻 2025年02月25日 0 点赞 0 评论 14 浏览
7种!苏州2024年鸟类新记录公布 现代快报讯(记者 高达)新年伊始,苏州鸟类调查就传来了好消息。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据江苏太湖湿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调查统计,2024年共记录到341种鸟类,较2023年增加20种,创历史新高,这一成果标志着苏州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取得新进展。2024年度观测到的鸟类中,有7种为苏州市鸟类新记录,分别是白枕鹤、黑喉潜鸟、斑胸滨鹬、小黄脚鹬、库页岛柳莺、黑叉尾海燕、灰背鸥。此外,在总的341种鸟类 新闻 2025年02月12日 0 点赞 0 评论 21 浏览
美航天局:小行星“2024 YR4”撞击地球可能性基本排除 新华社洛杉矶2月25日电(记者谭晶晶)根据美国航天局最新测算结果,一颗编号为“2024 YR4”的小行星在2032年12月22日撞击地球的可能性已基本排除,撞击概率已降至0.004%。这颗近地小行星于2024年12月27日由位于智利的“小行星撞击地球最后警报系统”首次发现,预计直径在40至90米之间。自去年年底以来,天文学家一直持续追踪观测这颗小行星,并调整分析数据。近期,美国航天局持续下调撞击概 新闻 2025年02月28日 0 点赞 0 评论 19 浏览
中山大学极地号在渤海冰区完成星-机-船协同观测 2月1日,“中山大学极地号”在执行渤海冬季航次期间,成功完成了船-岸海冰协同观测。这是首次在北半球最低纬度的海冰区,尝试卫星遥感-无人机航飞-科考船联动的海冰同步观测,为发展极地立体观测技术体系积累了宝贵经验。据科考队介绍,2月1日上午10点,“中山大学极地号”率先开展了无人机观测作业。无人机观测小组使用大疆无人机,以船舶为中心进行渤海海冰正射影像测绘,甲板上同时进行CTD观测及采冰作业,获取海水 新闻 2025年02月06日 0 点赞 0 评论 18 浏览
虚惊一场?NASA下调小行星撞地球概率至“接近于零” NASA将小行星2024 YR4撞击地球概率调整为0.28% NASA网站截图据《华盛顿邮报》20日报道,根据美国宇航局(NASA)最新的天文观测结果,最近发现的小行星2024 YR4撞击地球的概率已被调整为0.28%。根据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JPL)近地天体研究中心公布的数据,撞击概率在18日被上调至3.1%的峰值,但在19日降至1.5%。而最新的观测计算结果判断,这颗小行星在2032年撞击 新闻 2025年02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13 浏览
首次成功尝试!“中山大学极地”号在渤海冰区完成星-机-船协同观测 总台记者2月3日从中山大学获悉,2月1日,“中山大学极地”号执行渤海冬季航次期间,在渤海冰区—辽宁营口顺利完成船—岸海冰协同观测,首次在北半球最低纬度的海冰区,成功尝试了卫星遥感—无人机航飞—科考船联动的海冰同步观测,为发展极地立体观测技术体系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船基无人机观测小组作业据科考队介绍,2月1日上午10点,“中山大学极地”号率先开展无人机观测作业,无人机观测小组使用大疆无人机,以船舶为 新闻 2025年02月05日 0 点赞 0 评论 22 浏览
日本冲绳发生4.2级地震 中新网2月3日电 据日本TBS新闻网报道,当地时间2月3日5时37分许,日本冲绳本岛近海发生4.2级地震。报道援引日本气象厅的消息称,此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0千米,冲绳县部分地区观测到震度为1级的震感,地震未引发海啸。 新闻 2025年02月05日 0 点赞 0 评论 19 浏览
我们为什么要“拥抱”太阳? 太阳,这颗距离我们最近的恒星,既是地球生命的摇篮,也是人类文明的基石。从原始部落的篝火崇拜到现代社会的清洁能源革命,从伽利略望远镜下的黑子观测到帕克太阳探测器穿越日冕,人类对太阳的认知逐步深入,在持续不断的“逐日”中了解太阳,在日升日落的轮回里解码自然。约100年前,英国天文学家爱丁顿曾对爱因斯坦说,受不透明度的影响,太阳和其他恒星内部是宇宙中最难以探测的结构。1962年,加州理工大学教授莱顿就偶 新闻 2025年02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17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