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测站

亚冬会冰壶比赛激战正酣,气象部门在幕后如何发力?

在2月8日结束的第九届亚冬会冰壶混合双人项目三四名决赛中,中国队夺得了哈尔滨亚冬会冰壶混双铜牌,现场的气氛被点燃,欢呼声经久不息。在这场精彩赛事的背后,气象部门始终默默付出,全力保障比赛顺利进行。图为亚冬会冰壶馆气象观测站 刘栋 供图冰壶比赛对场地环境要求极高,而气象条件对冰面状态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气象设备建设方面,气象部门精心布局。2024年9月25日,黑龙江气象部门在冰壶馆比赛场馆西南侧5

第7颗“紫金山”!我国新发现一颗彗星

人民网北京1月19日电 (唐佳)近日,紫金山天文台盱眙观测站近地天体望远镜发现一颗新彗星,命名为C/2025 A3 (Tsuchinshan)。“这是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第九颗彗星,也是第七颗以‘紫金山’命名的彗星。”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助理工程师徐智坚介绍说,它的名字与去年回归的肉眼可见的明亮彗星C/2023 A3(紫金山-阿特拉斯),编号同为A3。根据公布的轨道根数显示,这颗彗星运行在近日距5

亚冬会丨气象如何服务保障亚冬会?

新华社北京2月13日电 题:气象如何服务保障亚冬会?新华社记者黄垚气象条件与冰雪运动顺利进行息息相关,如火如荼的亚冬会背后,都有哪些气象“密码”?本届亚冬会设有冬季两项、冰壶、冰球等6个大项、11个分项和64个小项。不同场地、不同赛事活动对气象服务的需求也不相同。比如雪上项目场地大多存在海拔落差大、小气候环境复杂等特点,赛事对风、气温、能见度等要素的监测和预报精细化需求更高。“我们在实现冬奥会技术

英媒:森林野火+化石燃料,2024年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创新高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据英国《卫报》17日报道,2024年席卷全球的野火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创下年度新高,令科学家大吃一惊。数据显示,人类正进一步陷入极端天气频发的危险世界。2024年结束后,夏威夷冒纳罗亚全球大气本底观测站监测到的二氧化碳浓度提高约3.6ppm,达到427ppm,远高于大规模燃烧化石燃料引发气候危机之前监测到的280ppm。冒纳罗亚全球大气本底观测站是持续时间最长的二氧化碳直接测

揭秘亚冬会赛事背后的气象保障

中新网哈尔滨2月13日电 题:揭秘亚冬会赛事背后的气象保障作者 姜辉 张晓卿 韩志鹏“感谢气象部门付出的辛苦和努力,为赛道团队提供了精准的天气预报,保障了赛事的圆满完成。”近日,哈尔滨2025年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以下简称“亚冬会”)高山滑雪比赛在尚志市亚布力镇顺利结束,高山滑雪竞赛团队赛后对气象服务人员说。冰壶馆现场气象服务人员(左)与制冰师讨论室内环境。 黑龙江省气象局供图 “亚布力有自己的

这个项目今天启动探索宇宙线起源之谜再添“观天”利器

1月21日,大型超高能伽马源立体跟踪装置LACT项目正式启动建设,将为探索宇宙线起源之谜提供重要利器。 LACT由32台6米口径的成像大气切伦科夫望远镜组成,布局在位于稻城海拔4410米的大科学装置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拉索的阵列内。它采用空间立体跟踪观测技术,可实现优于0.06°的高角分辨率,有望大幅提升对宇宙线起源候选天体的观测能力。 据了解,LACT项目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和四川天府宇宙线

18岁男子穿越鳌太线失联多日获救 救援者:他被发现时已4天未进食,身上还有伤

▲被找到的失联人员2月18日,红星新闻记者从陕西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获悉,2月8日企图私自穿越秦岭鳌太线的18岁男子,已经被当地的公益救援队找到,目前没有生命危险。“鳌太线”为户外驴友的称谓,它是纵贯秦岭两个主峰鳌山与太白山拔仙台之间的一条主脉线路,直线距离40余公里,实际距离超过170公里。早在2018年,陕西眉县、太白县曾联合发布公告,全面禁止“鳌太穿越”活动,但仍有不少驴友抱着侥幸心

紫金山天文台发现一颗新彗星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1月16日发布消息,北京时间2025年1月16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发布了紫金山天文台盱眙观测站近地天体望远镜发现的一颗新彗星,命名为C/2025 A3(Tsuchinshan),这是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第九颗彗星,也是第七颗以“紫金山”命名的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