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蜍抱鲤”引围观,研究者:它找错了“恋爱”对象 最近,网络上一则“蟾蜍抱鲤”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围观,视频中,一只蛙趴在鲤鱼背上不松手,鲤鱼在池中不停游。网友视频截图蛙类为何会抱着鲤鱼不松手?对此,封面新闻记者采访了成都的两爬(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爱好者、研究者侯勉。原来,这只蛙受到荷尔蒙的影响,不小心找错了“恋爱”对象。侯勉说,实际上,在蛙类的繁殖季节,它们“抱错”对象这种现象并不少见。从视频上来看,这只蛙并不是蟾蜍,而是林蛙,生活的区域应该是人 新闻 2025年02月24日 0 点赞 0 评论 31 浏览
云南发现会捕食蟾蜍“炼毒”的蛇,受威胁时颈部腺体释放毒液 近日,云南临沧市澜沧江省级自然保护区凤庆管护分局在开展自然保护区巡护工作中,意外偶遇一条脖子泛红的蛇。后经鉴定,该蛇名为虎斑颈槽蛇。虎斑颈槽蛇(拉丁学名:Rhabdophis tigrinus),是水游蛇科颈槽蛇属的一种毒蛇,也称虎斑游蛇、鸡冠蛇、红脖游蛇等,是中等体型的“无管、无沟后毒牙”类毒蛇。主要分布于我国大部、日本、韩国和俄罗斯;虎斑颈槽蛇对栖息环境的适应范围较广,其主要栖息于山地、丘陵和 新闻 2025年02月12日 0 点赞 0 评论 23 浏览
云南发现会捕食蟾蜍“炼毒”的蛇,受威胁时颈部腺体释放毒液 近日,云南临沧市澜沧江省级自然保护区凤庆管护分局在开展自然保护区巡护工作中,意外偶遇一条脖子泛红的蛇。后经鉴定,该蛇名为虎斑颈槽蛇。虎斑颈槽蛇(拉丁学名:Rhabdophis tigrinus),是水游蛇科颈槽蛇属的一种毒蛇,也称虎斑游蛇、鸡冠蛇、红脖游蛇等,是中等体型的“无管、无沟后毒牙”类毒蛇。主要分布于我国大部、日本、韩国和俄罗斯;虎斑颈槽蛇对栖息环境的适应范围较广,其主要栖息于山地、丘陵和 新闻 2025年02月12日 0 点赞 0 评论 20 浏览
从“蛇”元素文物一窥远古社会风貌 中新社沈阳2月10日电 题:从“蛇”元素文物一窥远古社会风貌中新社记者 韩宏春节假期后,文博馆内的“寻蛇记”仍然持续火热,记者近日探访辽宁省博物馆,透过一件件文物穿越时空,感受远古先民对“蛇”的艺术表达。从8000年前的陶罐纹样到战国青铜器的精密铸造,“蛇”元素贯穿了中国北方文明的演进史,诉说着先民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思考,以及对美的永恒追求。辽宁省博物馆内一件距今8000年前后的蛇衔蟾蜍筒形陶 新闻 2025年02月11日 0 点赞 0 评论 26 浏览
云南发现会捕食蟾蜍“炼毒”的蛇,受威胁时颈部腺体释放毒液 近日,云南临沧市澜沧江省级自然保护区凤庆管护分局在开展自然保护区巡护工作中,意外偶遇一条脖子泛红的蛇。后经鉴定,该蛇名为虎斑颈槽蛇。虎斑颈槽蛇(拉丁学名:Rhabdophis tigrinus),是水游蛇科颈槽蛇属的一种毒蛇,也称虎斑游蛇、鸡冠蛇、红脖游蛇等,是中等体型的“无管、无沟后毒牙”类毒蛇。主要分布于我国大部、日本、韩国和俄罗斯;虎斑颈槽蛇对栖息环境的适应范围较广,其主要栖息于山地、丘陵和 新闻 2025年02月11日 0 点赞 0 评论 21 浏览
在铜镜上赏唐朝月光 陕西西安莲湖区电容器厂出土的唐代月宫镜(《西安文物精华·铜镜》,图111)。作者供图“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朝李白看到的月亮比现在的更圆吗?唐朝月光比现在的更亮吗?虽然没有时光机,回不去唐朝,但是有铜镜带我们穿越。从望不见月亮形象的铜镜铭文,到真子飞霜镜背上方的半个月亮;从盘龙双鹊月宫镜上的一轮小圆月,再到画面充满整个镜背的月宫镜。唐朝的月亮,从抽象的铭文,到具体的形 新闻 2025年02月07日 0 点赞 0 评论 22 浏览
蛇年说蛇丨从战战兢兢的“无它乎?”到把蛇元素融入诸多文物 古人曾有一句流行甚久的打招呼专用语——“无它乎?”“它”就是蛇。“无它”即“无蛇”。古代汉语里常把“它”作为“蛇”的本字,从甲骨文里更可以看出蛇的形体。“没有蛇吧?”这句战战兢兢的问好,相当于后世的“别来无恙”,根源于当时人们原始的生活条件——“上世居处草野,虫蛇为患,人恒苦之”。蛇类大约出现于1.5亿年前,其蜿蜒行迹遍布世界各地。人类先民们对这种爬行生物无比熟悉,并带着恐惧又敬畏的心情,把它的形 新闻 2025年02月05日 0 点赞 0 评论 26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