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

“文化+”里探机遇(评论员观察)

读懂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在增加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上下功夫,有助于将文化资源优势源源不断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经济发展优势以文化赋能经济、以经济活化文化,实现了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形成了文化繁荣与经济向好齐头并进的良好势头上海黄浦区亚洲大厦,10多个演艺新空间“纵向生长”,形成一条垂直的戏剧街区。“吃完饭上楼看戏,看完戏下楼喝咖啡”,凭借看

深度融合才能融出新质生产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呈现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相互交织、加速迭代的特点,科技创新为产业创新赋能,产业创新为科技创新提供转化载体和应用场景。我们要深入把握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内在逻辑,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融合的基础是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科技创新是发展

一次南洋的诗意之旅(旅人心语)

时光的琴弦轻轻拨弄,思绪飘回2008年。那时,新加坡电视剧《小娘惹》悄然为我推开一扇初窥娘惹文化的窗。主题曲《如燕》歌词优美,旋律动听——“思念如燕,它飞舞舌尖,若是真爱,配尝几分苦甜……”仿若一只灵动的燕,轻轻掠过心湖,泛起层层涟漪。自此,我便对新加坡怀有身未至、心已远的朦胧眷恋。终于,在2024年的秋天,我满心期待,开启一场与娘惹文化邂逅的浪漫之旅。新加坡,宛如一颗镶嵌在南洋碧波上的璀璨明珠,

提升效率 数智化驱动业采融合协同创新

人民网北京1月20日电 (记者许维娜)在全球经济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技术进步、供应链日益复杂的背景下,政企采购从1.0阶段发展到4.0阶段,正经历着政策、市场、技术三大驱动力的推动,迎来了数智化采购的新时代。在数智化采购的新时代,政企采购领域的发展既充满机遇,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推动政企采购领域的创新发展。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平台经济研究中心、中国市场学会以及京东政企业务携手发布

聚“链”成势 业界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

人民网北京1月20日电 (记者夏晓伦)“中宁县持续深化‘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社会化服务组织’共享发展模式,今年多家企业对接农户和合作社种植基地5.5万亩,基本做到产加销一体、农文旅融合发展。”枸杞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包晓燕在近日举办的中宁枸杞产业论坛上表示。当前,产业融合发展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促进产业升级的关键路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养生产品的需求持续攀升,枸杞作为传统的

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融合点”行动安徽活动正式启动

中新网合肥1月22日电 (记者 张俊)1月22日,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融合点”行动安徽活动首场对接会在合肥举办。活动中,中国科学院发展规划局现场发布了约2400项拟转化科技成果和4.4万件专利,涵盖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新兴产业以及未来产业等多个领域方向。这些成果和专利通过成果路演、专利推介、开放许可、先使用后付费等多种方式,与产业需求进行精准对接。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宁波材料技术与

兰州牛肉拉面IP指数发布 产业发展融合文化元素

中新网兰州1月22日电 (杨娜)兰州牛肉拉面IP指数22日发布,同时在黄河岸边启动了金城关春节主题活动。此次活动将产业发展与文化元素深度融合,生动展示了兰州牛肉拉面的文化底蕴和独特产业魅力,彰显了浓郁的地域风情;活动上线小兰系列春节惠民新型消费产品,为兰州文旅产业和消费市场带来了新气象。1月22日,“千载金城关·非遗过大年”金城关黄河文化旅游街区春节主题活动启动暨兰州牛肉拉面IP指数发布仪式活动在

推动沪港科创合作 香港科技大学上海产教融合中心在沪成立

中新网上海1月22日电 (记者 郑莹莹)香港科技大学上海产教融合中心(简称:港科大上海中心)22日在上海市徐汇区成立。这是香港科技大学首个位于长三角的产学研基地。1月22日,香港科技大学上海产教融合中心在沪成立。(主办方供图) 港科大上海中心承担“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和“创新孵化产业加速”两大核心功能,将与上海市高校、企业等展开合作。活动现场,20多家上海知名科创企业与港科大签署合作协议,涵盖信息科

民盟四川省委会建言修复大蜀道人文环境

中新网成都1月22日电 (记者 贺劭清 岳依桐)“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由天梯和石栈构成的古老蜀道,数千年来连接着巴蜀大地与关中平原。目前,由于缺乏整体性的保护措施,四川大蜀道沿线区域正面临资源破碎化、文化内涵逐渐衰退的挑战。四川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1月19日至23日在成都举行。民盟四川省委会在《关于打造大蜀道文化旅游精品的建议》的集体提案中指出,由于缺乏整体性的保护措施,四川

重庆市政协委员吴睫:让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两头热”

中新网重庆1月21日电 (马佳欣)如何让产教融合从“校热企冷”到“两头热”?21日,在重庆两会上,重庆市政协委员、重庆海联职业学院董事长吴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建言,“两头热”关键是平衡多方需求,细化和落实产教融合激励政策、运行机制和评估体系。图为重庆市政协委员、重庆海联职业学院董事长吴睫正在接受采访。马佳欣 摄 近年来,随着产教融合全面深化,重庆产教融合模式不断丰富,已经发展到包括职业教育集团(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