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

传统血糖仪或成过去式 西电“稀土黑科技”为血糖光电检测提出新思路

中新网西安2月27日电 (阿琳娜 王格)血糖检测是糖尿病患者每天必做之事,但传统单一的生物标志物检测方法往往难以同时满足不同环境的需求,而且市场上已存在的血糖仪监测的长期使用可能会造成局部血管萎缩等问题。记者27日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获悉,该校机电工程学院吕锐婵教授团队将目光投向光电传感实时血糖检测,利用光子晶体增强稀土发光结合增材制造技术实现汗液葡萄糖检测。将汗液中的葡萄糖转化为过氧化氢,并与稀土

东丽将停产聚酯纤维原料TPA,日本国内不再生产

2月24日消息,日本化工企业东丽宣布,将于2026年度内停止在日本国内生产作为聚酯纤维原料的对苯二甲酸(TPA)。随着东丽退出,日本国内将不再生产TPA。东丽当前仅在日本国内生产TPA,主要用于聚酯丝和薄膜等自有产品。该公司在爱知县的东海工厂拥有年产能16.5万吨的设备,但将在2026年度停止生产。(日经新闻)

4035秒,破世界纪录!

我国科学家领衔的一项重要成果突破世界纪录——基于高硬度的单晶碳化硅薄膜,研制出的光声量子存储器,以4035秒的信息存储时长刷新世界纪录。该研究成果已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为什么要在薄膜上“存储光”?“光的存储一直是世界难题。”该研究第一作者、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刘玉龙说,一直运动的光子停不下来,想要捕捉都很困难,想要存储则难度更大。而声音信号慢得多,更易存储,因此科学家决心寻

新华全媒+|我国在“膜上存光”时长破世界纪录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记者张漫子)我国科学家领衔的一项重要成果突破世界纪录——基于高硬度的单晶碳化硅薄膜,研制出的光声量子存储器,以4035秒的信息存储时长刷新世界纪录。该研究成果已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为什么要在薄膜上“存储光”?“光的存储一直是世界难题。”该研究第一作者、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刘玉龙说,一直运动的光子停不下来,想要捕捉都很困难,想要存储则难度更大。而声音信

中微公司去年营收增超44%:目前在研项目涵盖六类设备,超20款新设备的开发

中微公司 视觉中国 资料图2月27日晚,半导体设备龙头企业中微公司(688012.SH)发布2024年业绩快报。期内,营业收入约90.65亿元,较2023年增加约28.02 亿元,同比增长约44.73%。 2024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约16.26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8.93%。中微公司披露,2024年刻蚀设备销售约72.77亿元,同比增长约54.73%;MOCVD(金属有机化合物化学气相沉

从柑橘废弃物中提取活性成分可用于食品保鲜

新京报讯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网站消息,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南方特色作物遗传育种团队联合兄弟单位,通过自组装技术合成橙皮苷纳米棒,并负载到海藻酸钠或羧甲基纤维素钠的膜基质中,制备的多功能食品包装膜在水果保鲜方面具有应用潜力,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食品化学(Food Chemistry)》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新鲜水果和蔬菜的需求与日俱增。因此,开发高效安全的果蔬保鲜技术对于延长保

纳米尺上“搭积木”

据新华社电(记者白瑜)由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薛其坤院士领衔的南方科技大学、粤港澳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与清华大学联合研究团队于北京时间2月18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线上发表研究成果,发现常压下镍氧化物的高温超导电性,为解决高温超导机理的科学难题提供了新突破口。超导好比电力高速公路上的“零能耗跑车”,电流通过时完全没有损耗,被广泛认为具有颠覆性的技术前景。超导现象自1911年被发现以来,寻找在常压

常压下镍氧化物具高温超导电性(科技自立自强)

中国科学家发现—— 常压下镍氧化物具高温超导电性(科技自立自强) 这项研究实现了全链条自主创新 《人民日报》(2025年02月19日第 12 版) 本报深圳2月18日电 (记者吕绍刚、程远州)由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薛其坤院士领衔的南方科技大学、粤港澳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与清华大学联合研究团队于北京时间2月18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线上发表研究成果,发现常压下镍氧化物的高温超导电性,并观测到“零

东丽将停产聚酯纤维原料PTA 日本国内不再生产

【东丽将停产聚酯纤维原料PTA 日本国内不再生产】财联社2月24日电,日本化工企业东丽宣布,将于2026年度内停止在日本国内生产作为聚酯纤维原料的对苯二甲酸(PTA)。随着东丽退出,日本国内将不再生产PTA。东丽当前仅在日本国内生产PTA,主要用于聚酯丝和薄膜等自有产品。该公司在爱知县的东海工厂拥有年产能16.5万吨的设备,但将在2026年度停止生产。

新突破!薛其坤团队发现常压下镍氧化物的高温超导电性

北京时间2025年2月18日,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院士领衔的南方科技大学、粤港澳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与清华大学联合组成的研究团队(以下简称“研究团队”),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线上发表研究成果。研究团队在常压环境下实现了镍氧化物材料的高温超导电性,超导起始转变温度突破40开尔文(K),相当于零下233摄氏度,观测到“零电阻”和“抗磁性”的双重特征。这一发现使镍基材料成为继铜基、铁基之后,第三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