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

2024年中山水上交通事故四项指标均为“0”

南都讯 记者刘贤沛 通讯员革军 2月24日下午,中山海事局组织召开中山水上交通安全情况通报新闻发布会,会上通报了2024年中山辖区水上交通安全情况。南都记者了解到,2024年,中山辖区未发生列入统计范围水上交通事故,事故四项指标(事故宗数、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沉船艘数)均为0,事故四项指标与去年同比三降一平,其中事故宗数、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均大幅下降100%,沉船艘数持平,均为0。据了解,

船舶如何更好“看清”“读懂”海况?哈工程科研成果助力

行驶在茫茫海面,船舶如何能更好地“看清”“读懂”海面情况?历经14年攻关,哈尔滨工程大学科研团队研发的一套船舶之“眼”给出答案。这套高分辨率多模全景视觉系统,可以360度无死角观看海面及海洋环境,进行全天候、远距离实时识别与监测,目前已完成海上无人船舶科研试验项目的目标识别任务。“以前,船舶在海上面临‘看不见’‘看不清’和‘看不懂’三大难题,这也是我们着力攻克的难点。”该项目负责人、哈尔滨工程大学

哈工程为智能船舶装上“慧眼”

高分辨率多模全景视觉系统安装在“海豚1”上。图片由哈工程提供近日,哈尔滨工程大学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传来捷报,国内首套360°全景视觉系统——船舶“慧眼”惊艳亮相。这一成果在海上无人船舶科研试验项目中大放异彩,圆满完成了目标识别任务。无论是在白天,还是夜晚、大雾等极端海况,它都能精准识别、实时监测,为海上目标提供全天候、远距离的智能感知。历经14年技术攻关,哈工程科研团队成功研制高分辨率多模全景视觉

今年以来上海海关累计监管保障上海港国际航行船舶LNG加注量同比增逾四成

中新网上海2月24日电 (记者 姜煜)记者24日从上海海关获悉,今年以来截至2月23日,上海海关累计监管保障上海港国际航行船舶完成LNG加注7.9万立方米,同比增长44.7%。近日,在上海海关的监管保障下,LNG加注船“海港未来”轮和“淮河能源启航”轮靠泊上海洋山港盛东码头,同时为集装箱船“达飞协和”轮和“达飞迪格尼特”轮加注保税LNG。这是上海港首次两船同时进行LNG加注作业,双船累计加注LNG

船舶如何更好“看清”“读懂”海况?哈工程科研成果助力

行驶在茫茫海面,船舶如何能更好地“看清”“读懂”海面情况?历经14年攻关,哈尔滨工程大学科研团队研发的一套船舶之“眼”给出答案。这套高分辨率多模全景视觉系统,可以360度无死角观看海面及海洋环境,进行全天候、远距离实时识别与监测,目前已完成海上无人船舶科研试验项目的目标识别任务。工作人员将高分辨率多模全景视觉系统安装在“海豚1”上。(受访者供图)“以前,船舶在海上面临‘看不见’‘看不清’和‘看不懂

三峡枢纽2025年春运完成货运量1551万吨

2月23日,据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消息,2025年春运期间,三峡枢纽累计安全运行1313 闸次,通过船舶3931艘次,货运量达1551万吨,同比增长9.83%,其中民生物资疏运量超400万吨。三峡升船机通过旅客超3.35万人次,同比增长93.94%。作者:潘志伟 饶饶 郑家裕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广东江门:南洋船舶订单排至2028年

南洋船舶扎根广东省江门市二十载,近年来企业持续加大科研投入,开展技术攻关,目前已拥有331项授权专利。2022至2024年,企业产值从19.55亿元增长到50.67亿元。目前,其订单已排至2028年,灵便型散货船累计交付131艘。记者:黄国保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国内首套!顺利完成任务

◎ 科技日报记者 朱虹 通讯员 霍萍2月23日,记者从哈尔滨工程大学获悉,该校研发的国内首套可以360°无死角观看、监测海面及海洋环境的船舶之“眼”,顺利完成海上无人船舶科研试验项目的目标识别任务。其不但在白天能看得远、看得准,还在夜晚或大雾等极端海况下也慧眼如炬,可以全天候对海上目标进行远距离实时识别与监测。高分辨率多模全景视觉系统准备做试验调试。这一船舶“慧眼”是由哈尔滨工程大学智能科学与工程

广东春运期间水路出行旅客达1158.2万人次

据广东海事局数据显示,2025年春运期间,广东水路运输总体安全顺畅,广东海事部门累计出动执法人员2.9万人次,服务1158.2万人次旅客平安出行,保障7072艘次船舶4192万吨重要物资运输。随着南沙邮轮母港开始常态化运营,今年春运乘坐邮轮出游的旅客迎来高峰,广州南沙邮轮母港共开行出境游航班10个班次,累计发送旅客3.4万人次。1月15日,随着中山至澳门氹仔的客运航线开通,粤港澳大湾区高速客船航线

2025年春运西江航运干线安全畅通有序

记者从交通运输部珠江航务管理局获悉,2025年春运期间(2025年1月14日至2月22日),西江航运干线各枢纽船闸总体运行平稳,船舶航行过闸安全畅通有序,长洲船闸累计通过船舶7622艘,通过货物1414.83万吨。长洲三线船闸顺利完成为期38天的首次停航大修,较原计划提前2天并恢复通航。据了解,受枯水期长洲一线二线船闸停航和三线船闸停航大修影响,春运期间长洲仅四线船闸全天候运行,整体通过能力下降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