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

“防火于未燃”,宁夏机动队伍二大队前往罗山驻防

新京报讯(记者彭冲)2月25日,国家消防救援局宁夏机动队伍二大队抽调专业力量组成驻防分队,携带各类防灭火装备前往同心县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为期三个月的靠前驻防任务,全力消除火灾安全隐患。驻防分队前往同心县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图源:国家消防救援局宁夏机动队伍新京报记者了解到,大队高度重视此次靠前驻防任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科学制定驻防计划,合理设置组织机构,对装备物资、机动路线和保障措

世界湿地日|这片湿地上 黑鹳有了厚厚的“日记”

一袭黑白“礼服”搭配红色“长靴”阳光洒下羽毛闪烁着金属光泽伸展双翅舞一段优雅的“华尔兹”迎面向我们走来的是来自湿地的“模特”黑鹳这是甘肃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拍到的黑鹳成鸟(资料照片)。新华社发黑鹳是世界濒危珍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因数量稀少被称为“鸟中大熊猫”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全球候鸟迁徙重要通道——中亚通道的重要中转站和停歇地近年来随着自然保护地管理不断完善

罕见!黄龙发现百合新物种“黄龙百合”:现存成熟个体不足30株,建议列为“极危”

2月16日,红星新闻记者获悉,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与黄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近期联合宣布,在黄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发现并命名一个全新的百合物种——黄龙百合。这一重要发现已发表在国际植物学期刊《PhytoKeys》上。▲百合新物种“黄龙百合”黄龙百合的发现源于近年来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所和黄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辖区内针对核心区开展的系统性调查。研究团队通过形态学对比和分子系统发育分析,明确了黄龙

自由又惬意!解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稀动物“生活图鉴”

近日,在湖南永州双牌阳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场野生动物的“隐秘生活” 被红外触发感应相机记录。此次不仅捕捉到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白颈长尾雉灵动的身影,还记录下红腹锦鸡、豹猫、白鹇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珍贵瞬间。镜头中,白颈长尾雉步伐匆匆,在山林间急切踱步,似是饥肠辘辘,忙着寻找食物。红腹锦鸡则气定神闲,悠然漫步,时不时低头啄食。夜幕降临,豹猫机警现身,悄无声息地从相机前一闪而过。还有几只白鹇结伴而来,

云南发现会捕食蟾蜍“炼毒”的蛇,受威胁时颈部腺体释放毒液

近日,云南临沧市澜沧江省级自然保护区凤庆管护分局在开展自然保护区巡护工作中,意外偶遇一条脖子泛红的蛇。后经鉴定,该蛇名为虎斑颈槽蛇。虎斑颈槽蛇(拉丁学名:Rhabdophis tigrinus),是水游蛇科颈槽蛇属的一种毒蛇,也称虎斑游蛇、鸡冠蛇、红脖游蛇等,是中等体型的“无管、无沟后毒牙”类毒蛇。主要分布于我国大部、日本、韩国和俄罗斯;虎斑颈槽蛇对栖息环境的适应范围较广,其主要栖息于山地、丘陵和

云南发现会捕食蟾蜍“炼毒”的蛇,受威胁时颈部腺体释放毒液

近日,云南临沧市澜沧江省级自然保护区凤庆管护分局在开展自然保护区巡护工作中,意外偶遇一条脖子泛红的蛇。后经鉴定,该蛇名为虎斑颈槽蛇。虎斑颈槽蛇(拉丁学名:Rhabdophis tigrinus),是水游蛇科颈槽蛇属的一种毒蛇,也称虎斑游蛇、鸡冠蛇、红脖游蛇等,是中等体型的“无管、无沟后毒牙”类毒蛇。主要分布于我国大部、日本、韩国和俄罗斯;虎斑颈槽蛇对栖息环境的适应范围较广,其主要栖息于山地、丘陵和

中国气象局批复长白山开展气象服务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试点

新京报讯 据中国气象局消息,近日,中国气象局批复同意吉林长白山开展气象服务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试点。吉林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欧亚大陆北部最具代表性典型自然综合体,保存有十分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和珍贵的植被垂直分布带谱,是调节东北亚气候平衡的主区域和重要碳汇区,是维护东北森林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安全的生态屏障,被誉为东北“生态绿肺”。根据方案,试点工作将聚焦长白山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

“雪山之王”在祁连山上演“亲子游”

近日,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寺大隆自然保护站架设的红外相机捕捉到一只成年雪豹带领两只幼崽在山间活动的珍贵画面。雪豹是祁连山的旗舰物种,有“雪山之王”之称。近年来,随着祁连山生态环境不断向好,野生动物种群和数量明显增加。作者:张睿、朱佛增、张超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