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

我国科学家找到癌症晚期患者“极度消瘦”致病因子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记者魏梦佳)肿瘤恶液质是癌症晚期患者的常见病症,其表现为极度消瘦、身体机能严重衰退等,即便给患者持续补充营养也很难使其恢复体重。北京大学科研团队最新研究发现,肿瘤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MIF是致使患者脂肪组织生成能力“不可逆转”下降,并促进病症发展的“罪魁祸首”。该成果27日晚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代谢》。肿瘤恶液质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可直接导致患者死亡。但一直以

28岁抗癌博主逝世!确诊前肚子“越来越大”以为“长胖”……

2月19日,28岁抗癌博主“小何日记”的弟弟发布讣告称,姐姐于2025年2月19日凌晨2点去世,享年28岁。“小何日记”个人资料显示,她来自贵州农村,从小父母外出打工,自己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她靠自己寒窗苦读和勤工俭学,考上理想的学校,成为一名医学生。2019年毕业,进入药企工作。不幸的是,她在同年年底发现身体不适,起初发现肚子变大,以为长胖没有在意。到医院检查,也没有明确的病因,后续辗转求医问药,

记者手记:当儿科医生有了“AI同事”

新华社北京2月21日电 记者手记:当儿科医生有了“AI同事”新华社记者顾天成当一家三口被请进会诊室,8岁的男孩壮壮仍在父亲怀里安睡。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主任、北京儿童医院院长倪鑫请家长轻轻摘掉男孩的口罩,一边细细观察他的面部症状,一边耐心为家长讲解影像检查结果。壮壮颞下窝有肿瘤,由于肿瘤位置深,周围解剖结构复杂,先进行六周期化疗后,肿瘤无显著缓解。专家们经过讨论,建议手术切除肿瘤,再进一步放疗。看着年

我国专家提出鼻咽癌治疗新策略

新华社广州2月21日电(记者徐弘毅)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日宣布,中心团队牵头完成一项临床研究,证实对于局部区域晚期鼻咽癌患者,放疗照射范围可以适当缩小,实现疗效不减,但放疗毒副反应减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相关研究论文发表于国际肿瘤学期刊《临床医师癌症杂志》。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常务副主任马骏介绍,局部区域晚期鼻咽癌患者需要在放疗前接受化疗,90%的患者在化疗后肿瘤体积会显著缩小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离老百姓更近 让群众“医”路更畅通

央视网消息:记者从国家卫生健康委获悉,“十四五”以来,全国已设置114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群众身边延伸,跨省、跨区域就医大幅下降。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将聚焦重点病种和专科,按照“省市共建、网格布局、均衡配置”的工作思路,引导省会城市和超(特)大城市医院向资源薄弱地区输出,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形成省域内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医疗服务“高地”,着力解决疑难危重疾病的诊断治疗,培养

10岁女童持续腹痛、便秘、食欲减退,医生切除15厘米畸胎瘤助其康复

极目新闻通讯员 张苑苑 王李萍 胡珊姗近日,湖北省肿瘤医院妇瘤科一病区张慧峰主任团队,成功为一名10岁女童琪琪(化名)切除了直径达15厘米的卵巢畸胎瘤。小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已经顺利出院。小患者出院前与专家团队合影据了解,琪琪从2024年12月起出现持续性腹痛、便秘、食欲减退等症状,家长起初以为只是普通的胃肠道问题,便给她使用了开塞露。过了一段时间,琪琪的腹痛和便秘并没有缓解,小腹还明显鼓了起来。到

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腔镜微创技术突破肺癌手术“禁区”

52岁的马先生(化名)从未想过,一场持续数月的咳嗽会彻底改变他的生活。前不久,马先生在当地医院被确诊为右肺上叶支气管鳞癌。更棘手的是,肿瘤已经侵犯主支气管,这意味着传统手术极可能损伤支气管关键结构,甚至危及生命。为此,马先生辗转多家医院就诊,而医生们却给出了一致结论:“肿瘤位置太危险,无法手术。”马先生抱着最后一丝希望走进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胸外科诊室。这里的一场“生命闯关”即将开启。 绝境中的转机

成都药企完成超亿元Pre-A轮融资首关,加速肿瘤治疗性疫苗全球布局

近日,凯米生物医药(成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米生物”)宣布完成Pre-A轮融资首关,本次融资由国投创业领投、中科创星跟投,融资金额超亿元。红星新闻记者从凯米生物了解到,此次融资将用于加速其核心产品SN3001(前列腺癌治疗性疫苗)、SN2001(慢性乙肝免疫治疗疫苗)的全球临床,以及基于SynNeogen®核心技术平台的肿瘤治疗性疫苗产品持续布局。“在当前背景下,凯米生物完成本轮融资首关,充分

21个省份中心静脉给药降价,惠及超300万名患者

2月21日,国家医保局介绍,21个省份已完成中心静脉给药医疗服务价格治理,叠加耗材价格治理,预计减轻300余万名肿瘤和长期输液患者的经济负担。中心静脉给药是肿瘤化疗、长期营养支持的关键技术,主要分为输液港、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中心静脉置管三类方式。长期以来,中心静脉给药相关耗材流通环节加价过高,叠加各地医疗服务价格差异显著,导致患者经济压力突出。国家医保局表示,价格虚高主要源于中间流通环节

授权两个非自免项目,缓解研发投入压力,三生国健再“减负”

2月20日,三生国健发布公告,公司及全资子公司丹生医药拟与沈阳三生签署《许可协议》,将公司在研的非自身免疫疾病项目612和708独家授权给关联方沈阳三生,许可区域为中国大陆地区。交易对价包括首付款1.019亿元,里程碑付款及后续该款许可产品净销售额15%的权利金。对于三生国健而言,近几年来的研发投入占营收比均超过了30%以上,多款产品进入三期临床试验,研发投入压力不小。随着其逐步聚焦自免领域,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