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物

女子胸骨后藏“炸弹”,深圳医生从脖子开“窗”拆弹

南都讯记者谢萌 5c m肿瘤在胸骨后“安家落户”,左边挨气管食管,右边贴着颈动脉,下方就是主动脉弓……有医生说必须开胸劈骨。为了患者身体创伤最小着想,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的医生们另辟蹊径,从脖子开5cm“天窗”,手持显微器械精细“拆弹”。胸骨后暗藏“地雷”2024年年底,温州的李女士体检发现胸骨后方有一颗5厘米的肿瘤,且周围密密麻麻全是“高压线”:主动脉弓、颈动脉、气管食管都在旁边虎视眈眈……当地医

一女子腹藏14公斤巨瘤两年,惠州六院多学科联手成功切除

南都讯 记者黎秀敏 通讯员李新彦 日前,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惠州六院”)胃肠肝胆外科通过一场成功的手术,为一位罹患腹腔巨大肿物的患者叶女士带来了新生。14公斤巨瘤,藏腹两年余年逾半百的叶女士,两年前便已察觉到腹部有肿物,但由于当时没有明显不适且仍能进行日常农活,便没有给予足够重视。直到肿物逐渐增大,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她才在子女的劝说下来到惠州六院就诊。经过初步检查,叶女士的腹部肿物巨大

颈部出现肿瘤未及时治疗,半年后长成拳头大小!医生解读病例

南都讯 半年前发现自己颈部有个鸡蛋大小的肿块,但没有在意,没想到半年来肿块越长越大,几乎与一个拳头的大小相当……记者近日从珠海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获悉,该院近期为一位88岁老人进行了肿瘤切除手术,老人现已顺利出院。病例介绍肿块越长越大、颈部出现异常隆起若不及时切除可能危及生命据了解,这名老人去年8月就发现自己右侧颈部有肿块,当时肿块仅有20mm大小,没有任何其他症状,老人觉得去医院很麻烦,便没有在

58岁女子腹中暗藏“篮球大”肿物,多学科协作成功拆除“巨型炸弹”

极目新闻通讯员 李桂桂 李诗然58岁的吴女士(化姓)因腹痛来到泰康同济(武汉)医院就诊,不料竟查出腹盆腔有巨大囊实性肿块。入院后经过多学科会诊,医生明确手术方案后,为其施行了手术,术后女子恢复良好。1月14日晚,吴女士因腹痛来到泰康同济门诊检查,腹部CT结果显示有腹盆腔巨大囊实性肿块,为得到进一步治疗转至妇科住院。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患者卵巢肿瘤标志物数值偏高,盆腹腔磁共振提示其腹、盆腔有囊实性肿

首个AI儿科医生“上岗”,与13位专家共同完成疑难病例会诊

近日,一场特别的多学科会诊在北京儿童医院6层会诊中心开展。在该院院长、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家倪鑫的主持下,来自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肿瘤外科、肿瘤内科、神经外科、神经内科、精神科等科室的13位知名专家对一位8岁男孩的病情展开缜密讨论。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会诊还多了一位“神秘专家”——该院依托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联合科技公司研发的AI(人工智能)儿科医生。患儿出现抽动症状已经持续了3周,并且在两周前发现了颅

首个AI儿科医生“上岗”

首个AI儿科医生“上岗”。2月13日,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开展了国内首次“AI儿科医生+多学科专家”的双医并行多学科会诊。患儿是一位8岁男孩,出现抽动症状已持续三周,并在两周前发现了颅底肿物,病因复杂。会诊过程中,专家们认为患儿的颅底肿物可能为皮样囊肿或肿瘤。与此同时,工程师将患者的主诉和病历资料输入模型后,AI儿科医生也给出了与专家组会诊结果高度吻合的建议。基于百川智能研

首个AI儿科医生“上岗” 与13位儿科专家共同完成疑难病例会诊

2025年2月13日,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开展了国内首次“AI儿科医生+多学科专家”的双医并行多学科会诊。在此次特殊的多学科会诊中,不仅有包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院长倪鑫在内的,来自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肿瘤外科、神经内科等科室的13位知名专家。还有一位特殊专家——由北京儿童医院与百川智能、小儿方健康科技联合研发,以Baichuan M1大模型为底座打造的“AI儿科医生

屁股长出肉“尾巴”,一查竟是肿瘤……

一岁的花花(化名)长出了小“尾巴”检查发现竟是肿瘤1岁宝宝排便困难一摸长出肉“尾巴”据了解,1岁的花花在5个月前开始出现排便困难,近2个月症状加重,排便频率低、耗时长。1个月前,母亲在给花花洗澡时发现她骶尾部肿物,光秃鲜红,活像长了一个小尾巴。一家人觉得不对劲,随即带花花前往当地医院就诊,盆腔MR检查提示 “左臀部脂肪瘤”。“肿瘤”二字让家长慌了神,经打听,花花一家来到中山六院小儿外科,寻求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