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人

41岁独身女子去世,9个亲戚争遗产!法院判决:价值400万元房产收归国有

房产收归国家9人继承110万遗产在无法定继承人且赵女士生前也未订立遗嘱的情况下,赵女士父母双方的同胞兄弟姐妹共9人对簿公堂要求分割赵女士的全部遗产,这里面包括赵女士父亲一边的叔叔、姑姑共5人,赵女士母亲一边的舅和姨共4人。赵女士的这些叔姑舅姨们均称对其尽了扶养义务,要求继承遗产。北京市昌平区民政局作为第三人参加了诉讼。法院走访赵女士生前居住的社区居委会,了解到赵女士患有尿毒症,自理能力尚可,能够独

快评丨独身人士遗产如何避免旁系亲属与法之争

在老龄化与少子化交织的当下,遗产继承制度不应只是冰冷的财产转移工具,而应成为维系生命尊严与社会温情的纽带近日,媒体报道了两起独身人士部分遗产纠纷案。一起是北京41岁独身女子病逝,叔姑舅姨9人争遗产,最终9人共同继承110余万元,另有一套400余万房产收归国家所有,由当地民政局管理;另一起是上海独居老人意外离世,留下430万和一套房,法院判决堂弟夫妇分得130万,其余由民政部门作为“遗产管理人”,申

遗嘱继承法定继承哪个优先

本报综合 遗产继承问题常常引发家庭矛盾,尤其是在既有遗嘱又涉及法定继承时,到底以哪项为准?抚恤金及丧葬费是否属于遗产范围?近日,怀化市鹤城区人民法院审理了这样一起案件。湖南高院微信公众号发布了这起案件。遗嘱表明遗产均由配偶继承2001年11月,大壮与前妻离婚,二人育有一子小明。2007年3月,大壮与阿美再婚,阿美带着和前夫的女儿小婷与大壮共同生活。2023年5月,大壮被确诊为肝癌,同年7月,大壮自

独身女子病逝,叔姑舅姨9人争遗产,房产为何收归国家?

央视新闻报道 现实生活中存在这样的现象,一个人既没配偶子女,也没兄弟姐妹,父母也已离世,也就是说他并没有法定继承人。那这样的孤寡居民一旦去世,其身后遗产应由谁来继承呢?日前,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法院就判决了这样一起案件,独身女子病逝,9名旁系亲属要求分遗产,法院会如何裁决呢?2022年6月,41岁的赵女士因病去世,留下了价值不菲的遗产,包括位于北京市昌平区一套101平方米的房子,价值400余万元,还有

妻子早已去世,女婿要求继承老丈人财产!上海法院判决→

父亲陈老先生过世后身为大女儿的陈女士却被妹夫告上了法庭虽然妹妹早早离世但妹夫表示要按照第一顺序继承人身份继承老丈人的份额丧偶女婿能继承老丈人遗产吗?日前上海青浦法院就审理了这一案件女婿要求继承老丈人财产谭先生的妻子早早离世,之后,老丈人陈老先生亦不幸离世,生前留有宅基地房屋一栋。除作为三女儿的谭先生亡妻外,老丈人陈老先生另育有一子二女,其中二女儿自小就送养他人,小儿子则在少时就不幸过世,作为长女的

独身女子病逝,叔姑舅姨9人争遗产,法院判了!

一个人既没有配偶、子女,也没有兄弟姐妹,父母也已经离世,也就是说他并没有法定继承人。这样的孤寡居民一旦去世,其身后的遗产应该由谁来继承?日前,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法院就判决了这样一起案件,独身女子病逝,9名旁系亲属要求分遗产,法院会如何裁决?独身女子去世9名旁系亲属主张分遗产2022年6月,41岁的赵女士因病去世,留下了价值不菲的遗产,包括位于北京市昌平区一套101平方米的房子,价值400余万元,还有

41岁单身女子去世,房产收归国家,她有旁系亲属为啥这样判?

近日,一则“41岁独身女子去世,法院判决其房产归国家”的消息,引发关注。据媒体报道,41岁的赵女士因病去世留下数百万的遗产,包括房产和银行存款。赵女士终身未婚,父母也早已离世。其叔叔、姑姑、舅舅、姨妈等多位亲属走上法庭,主张遗产分配。法院最终判决,赵女士的房产归国家,其他遗产根据每个人对赵女士照顾多少进行分配。这一判决结果引发了社会各界的讨论。大家普遍认为法院的判决体现了法律的公正性和权威性;但也

北京独身女子去世,房产为何会判归国家?承办法官解答

近日,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法院发布了一起遗产继承纠纷案件。41岁的赵女士因病去世,留下了数百万元的遗产。由于赵女士生前未订立遗嘱且无法定继承人,赵女士父母的同胞兄弟姐妹对簿公堂,均称对其尽了扶养义务,要求继承遗产。昌平区民政局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最终,法院判决赵女士名下房屋归国家所有,由昌平区民政局管理;其银行存款、抚恤金根据原被告帮扶情况由叔姑舅姨们共同继承,其中叔叔继承20%份额,其余亲属分别继承

杭州独居女子突然去世,市中心一套房和存款谁继承?

“小王,开门,我来看你了!”一天上午,樊大姐像往常一样,敲响了王女士(化姓)的家门。在父亲和祖母相继离世后,王女士长期独居在家。上城区闸弄口街道濮家社区工作人员时常上门探望陪伴。尤其是樊大姐,几乎每天都要上门探望,多年相处下来,两人已情同姐妹。“可能是出门买菜去了。”敲了半天没人应,樊大姐心想。到了下午,樊大姐再次上门还是无人答应,便将此事告诉了濮家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胡秀华。“我俩又跑了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