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效益
10700公里路网背后的“齿轮效应”
解码粤港澳,数说大湾区,本期的关键数是“10700公里”。6年前的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公布,明确提出“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如今,粤港澳大湾区路网总里程已突破10700公里,这约等于黑龙江到海南距离的两倍。行进在路网上的大湾区,融合发展的齿轮开始转动。“硬联通”——大湾区融合发展的“驱动轮”11座城,路网相连。从路网GIS数据分析来看,6年间大湾区路网越织越密。路网串联之下,
宁夏与央企合作项目投资超400亿元
中新网银川2月28日电 (记者 于晶)2月28日,记者从宁夏回族自治区国资委获悉,截至目前,宁夏与央企签约的合作项目已开工建设74个,开工率达74%,完成投资412.5亿元。近年来,中央企业持续加大对宁夏的投资力度,重点在围绕现代煤化工、新型材料、清洁能源等产业领域,布局了一批重大项目。在宁夏与央企的合作中,一批重大项目现已顺利建成投产,并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这些项目的成功运营,不仅推动了地方经济
外国专家:亚冬会彰显中国组织能力 给哈尔滨带来发展契机
国际体育电影电视联合会主席弗兰克·阿斯卡尼2月10日在《中国日报》撰文称,大型国际体育赛事往往有助于促进东道主经济发展,今年在哈尔滨举办的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有望发挥同样的作用。来自亚洲34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余名运动员参加了这场运动会,这不仅彰显了中国非凡的组织能力,也有助于促进哈尔滨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漫画作者:中国日报 马雪晶亚冬会带来经济效益文章指出,从经济角度来分析,大型体育赛事的积
我国推动海洋能规模化利用
本报北京2月24日电 (记者刘诗瑶、窦瀚洋)24日,自然资源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科学院、国家能源局召开《关于推动海洋能规模化利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联合新闻发布会,介绍相关情况。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不断加强海洋能科技创新、装备测试和工程示范,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我国海洋能开发利用总体水平进入世界第一方阵。近日,自然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中
中国批准新建核电站,外媒为啥跳脚反对?
近期,中国政府核准了一系列新的核电项目,这一决策不仅展示了中国在清洁能源领域的坚定决心,也标志着中国核能事业的进一步发展。然而,部分外媒对这一举措的解读却显得过于惊慌,甚至有无端的指责和担忧出现,这无疑是对中国核能发展真实情况的误解。事实上,中国政府在核准这些核电项目时,充分考虑了多个方面的重要因素,包括技术创新、安全性能、经济效益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等。这些新项目的建设,不仅有助于提高中国的能源自给
浙江婺城厚植生态优势 释放“绿色红利”
在婺城,像李樟生这样的护林员共有124人。他们以山为家、与林为伴,用双脚丈量林区,守护当地的一片青绿。2004年,浙江省在全国率先出台省级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正式启动公益林建设。此后,婺城进一步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抢抓浙江省大花园建设战略机遇,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断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共赢。截至目前,当地拥有公益林80.23万亩,占该区土地面积
全年带动经济效益超18亿!青岛赛事经济激活消费新引擎 世预赛点燃体育名城“流量密码”
大众网记者 毛道光 青岛报道当前,体育赛事早已超脱单纯的竞技范畴,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为经济增长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对社会经济产生着多维度、深层次的影响。青岛以“赛事+”思维重构产业逻辑,2024年通过649项区级以上赛事撬动直接经济收益18.58亿元,GDP贡献值达46.45亿元。世预赛单场赛事吸引3.7万观众,外地观众占比68%,带来直接经济效益超8000万元;青少年无人机大赛、海西杯
广东珠海:破解水治理关键“绿色密码”,环保与经济效益兼得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建设与城市发展相适应、能够支撑城市和产业壮大环境基础设施成为珠海这座依海而建、因水而兴的城市巩固环境优势的必然选择。曾经被忽视的养殖尾水等农业面源如何处理?企业处理工业废水如何提质增效?这些新环境治理需求逐渐成为珠海绿色发展生态底盘的“关键点”。近日,南都记者在珠海市斗门区进行调研,从养殖业尾水与工业污水处理的创新实践中,探寻“美丽珠海”水治理的生态智慧与治理经验。鱼
台湾各界呼吁当局顺应民意尽快恢复陆客来台
新华社台北2月24日电 题:台湾各界呼吁当局顺应民意尽快恢复陆客来台新华社记者杨晓静、刘斐台湾入境旅游疫情后迟迟难以恢复,岛内观光业“失血待补”,各界呼吁民进党当局顺应民意尽快恢复大陆游客来台。台湾当局交通主管部门2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来台境外旅客为785.8万人次,仅恢复至疫情前水平的六成多,远低于当局制定的1000万人次目标;出境旅客则高达1685万人次,出入境相差899.2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