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

(新春走基层)非遗活动添西北年味 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

中新网银川2月5日电 题:非遗活动添西北年味 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中新网记者 李佩珊蛇年春节,中国西北大地年味十足。在陕西、甘肃、宁夏等地,秦腔、社火、刺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成为春节文化活动的亮点。这些承载着历史记忆和文化底蕴的传统技艺,不仅为节日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更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春节期间,甘肃安万秦腔剧团在宁夏银川市贺兰县开演,吸引众多观众前来观看。尤国栋 摄 秦腔

乌鲁木齐:居民自发成立艺术团丰富文化生活

2月26日,新疆乌鲁木齐市新民路邻里中心,腾飞艺术团的演员们为周边邻居们奉上一场传统戏曲专场演出。新民路邻里中心已吸引70余个由社区居民自发成立的艺术团队,涵盖越剧、京剧、秦腔等十余个传统戏曲队伍,同时还有舞蹈、器乐、模特等队伍,目前总人数已达1500余人,并举办文化活动丰富居民文化生活。图为艺术团演员在场边候场。中新社记者 刘新 摄2月26日,新疆乌鲁木齐市新民路邻里中心,腾飞艺术团的演员们为周

宁夏贺兰县2025年第五届春季“村晚”火热启动

1月22日,宁夏银川市贺兰县农旅产业园热闹非凡,一场以“金蛇狂舞闹新春 彩蝶翩跹迎盛世”为主题的充满乡土气息的春季村晚在这里隆重举行,村民们欢聚一堂,活动在开场舞蹈《盛世鼓舞》中拉开了序幕,迅速将观众吸引到了节目中。活动现场,欢乐吉祥,喜气洋洋。观众们热情高涨,舞蹈《羊板响起花儿飞》、男声独唱《大黄河》、秦腔清唱《大登殿》、小品《家有一宝》等12个优秀农民文艺节目精彩上演,喜庆欢乐的气氛洋溢在现场

来论

公交可“瘦身” 服务需“强体”北京市朝阳区 李君强车长7米左右,能耗比大车减少15%以上……让公交车变“瘦小”,是很多城市的创新尝试。这一改革,可以降低运营成本,更好适应部分公交客流量减少的现状。“瘦身”的同时不断“强体”。穿梭于大街小巷的小微巴士,扩大了公交服务覆盖范围,在解决微循环路线接驳难等方面发挥作用。要让小型化公交“小快灵”的运输效果充分展现,未来还得在完善公共交通线网上多下功夫。比如,

甘肃一村庄40天年俗狂欢:腊八杀年猪到十七唱秦腔,初五又名“五穷”不能拜年

2月2日正月初五,清晨白雪中,甘肃岷县耳阳村的很多人家燃起炉火,白色的烟雾从烟囱飘出,随风消散。火炉烧旺后,大家开始准备午饭。饭后全家洗衣服,送“五穷”。当地旧俗,初五又名“五穷”,这天不宜拜年,而要人人洗衣服,表示把身上的霉运送走,迎来好运。除了“送五穷”,当地还有迎送灶神、社火表演、唱秦腔等年俗,时间从腊月初八持续到正月十七,是全村人一年中最喜庆、舒展的日子。杀年猪,做成肉骨头招待来客定西市的

非遗火秀 点亮新春|青年眼中的中国年

中青校媒记者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武文博喷火,这一秦腔中的绝技,源自陕西民间表演,以其独特的魅力震撼着观众。在陕西西安,一场精彩的喷火秀正在上演,表演者运用精湛的技艺,从口中喷出熊熊火焰,展现出杂技的惊险与刺激。这种表演不仅需要高超的技巧,更考验表演者的胆识与实力。

(新春见闻)过大年看大戏 秦风秦韵吼出年味

中新社西安2月2日电 题:过大年看大戏 秦风秦韵吼出年味中新社记者 陈舒一“好!好!好!”乙巳蛇年正月,露天戏楼下,围坐有七八百位戏迷,为刚听完的秦腔表演鼓掌喝彩。一方戏台,飞檐翘立,雕梁画栋。戏台之上,时而吼出“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的豪迈气势,时而唱念出婉转柔美之腔;戏台下,有的戏迷闭着眼睛跟着唱和,有的戏迷用手轻拍膝头打着拍子。乙巳蛇年正月初三,易俗社文化街区露天戏台上,演员正在演唱秦腔。中新

秦腔绕梁 西安高新区庙会年味滚烫

赏秦腔、听秦腔、吼秦腔、迎新春。2月2日,“大戏看秦腔”新春文化庙会在高新区草堂、灵沼街道拉开序幕,精彩纷呈的秦腔演出,瞬间把参与活动的群众拉进了过年的喜庆氛围中,勾勒出一幅淳朴生动、热闹纷呈的新春“年画”。活动现场,演员们唱腔高亢激昂、韵味十足,一曲《黑叮本(大升官)》将剧目中人物的情感和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赢得了台下观众的阵阵掌声和喝彩声。演员唱得激情投入,展现了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新春走基层)剪纸唱秦腔 春运“慢火车”年味浓

近日,在穿行于甘肃省白银市境内红会铁路支线上的7515/16次“慢火车”上,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迎春,福载归程”活动温暖上演,舞狮表演、秦腔演唱、剪纸艺术展示,各种活动为旅客们的归乡之旅增添了别样的温馨与文化韵味。同样的表演在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开往青林的7504/3次“富民号”公益性“慢火车”上继续精彩上演,陇西车务段7504次列车组织以“传播非遗文化,慢火车上年味浓”为主题的列车文化惠民活动,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