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黄旭华|六年前,一位可爱又寻常的老人曾坐在我面前 澎湃新闻记者 邹佳雯“回到2019年,总是在书本和新闻中出现的老人,就坐在我们面前,那是一位可爱的寻常老人,说话带笑意,脸色红润润的,身体随着讲述有小幅的晃动,故事讲得很有感染力,思路仍敏捷,眼里有神采。”“黄老过世了。”2月7日中午不到,有老同学发来消息,我生出一点恍惚。下意识地快速点开朋友圈,黄老过世的消息果然已呈刷屏之势——2025年2月6日,共和国勋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核潜 新闻 2025年02月11日 0 点赞 0 评论 23 浏览
守护“水下国门”的听海者 作为我国水声工程学科奠基人和水声科技事业开拓者之一,杨士莪一生践行“做人做事做学问,为船为海为国防”的理想追求,攻克了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推动实现了重大创新突破,培养了一大批挑大梁、担重任的科技人才,为共和国筑起了坚不可摧的“水下长城”。杨士莪以“谋海济国”为使命担当,全身心投入我国水声科研事业中,通过经年累月的辛勤耕耘、不懈探索,把论文写在了祖国的深蓝海域。2024年3月19日,杨士莪因病逝世, 新闻 2025年02月05日 0 点赞 0 评论 23 浏览
对民营企业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的感想——杨爱青 晶澳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执行总裁 聆听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感振奋与责任并存。作为新能源行业从业者,我们深切感受到国家对民营经济的战略重视。特别是习总书记指出的"超大规模市场潜力"与"教育科技事业快速发展",正是光伏产业历史上实现跨越突破的双重引擎。当前,国际“碳中和”宏伟蓝图徐徐展开,国内“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如火如荼,这既是光伏行业发展的历史机遇,同时也是时代赋予光伏从业者的历史使命。我们将紧紧依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法治体系 新闻 2025年02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15 浏览
烨烨其士 菁菁者莪 烨烨其士 菁菁者莪——追忆“时代楷模”杨士莪中共黑龙江省委我国是海洋大国,海洋国土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无论是保卫万里海疆,还是开发海洋资源,都离不开水声学科的支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水声学科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常规到精专,发展历程中始终贯穿着一个人的执着坚守和无悔奉献,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杨士莪。作为我国水声工程学科奠基人和水声科技事业开拓者之一,杨士莪一生践行“做 新闻 2025年02月05日 0 点赞 0 评论 16 浏览
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哪些优势和条件 我国推动科技事业快速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根本就在于我们拥有独特的优势和宝贵的经验,能够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集中力量办大事,抓重大、抓尖端、抓基本。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更具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社会环境。 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勇争先、出实招,大力发展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图为2024年5月11日,内蒙古包头 新闻 2025年02月05日 0 点赞 0 评论 17 浏览
以基础研究支撑科技大厦(新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础研究处于从研究到应用、再到生产的科研链条起始端,地基打得牢,科技事业大厦才能建得高。”2024年底,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等机构联合发布《2024研究前沿》报告和《2024研究前沿热度指数》报告,展现国家基础研究前沿领域的活跃程度和引领力的强弱,为观察中国基础研究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视角。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基础研究水平显著提升。从基础研究实力看,我国在研究前沿热度和增长 新闻 2025年02月07日 0 点赞 0 评论 19 浏览
黄旭华向科研教育机构捐献奖金超2000万元 据黄旭华同志治丧工作委员会2月7日消息,黄旭华的一生,是勤俭朴实、甘于奉献的一生。他时刻关心国家科技事业、核潜艇事业的长远发展和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先后向科研、科普、教育机构捐献自己的奖金逾2000万元。其中,他捐资1100万元设立的“黄旭华科技创新奖励基金”激励着一大批科研工作者继承和发扬科学家精神,开拓创新、勇攀高峰。(综合中国船舶、中国新闻网)来源:广州日报 新闻 2025年02月07日 0 点赞 0 评论 23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