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
“深潜无声,静水流深”:母校上海交大师生深切缅怀黄旭华院士
中新网上海2月7日电 (江倩倩 张文清 许婧)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黄旭华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2月6日20时30分在湖北武汉逝世,享年99岁。消息传来,母校上海交通大学师生深切缅怀黄旭华院士。图为黄旭华院士。 (资料图,上海交通大学供图) 黄旭华的故事,在母校被师生久久传颂。作为首批从事核潜艇事业的“先驱者”之一、第一代核潜艇船体设计的总负责人、第一代核潜艇最终
“创新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要素”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位树理【本期导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学技术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2024年中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三下团组,都提到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命题,鼓励大家“要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把各方面的干劲带起来。”一年来,习近平先后在湖南、山东、安徽、湖北等省区市考察,调研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等情况,并为大家加油打气:“我们都是奋斗者,从
《科普法》修订版科普活动线上开展
中国日报1月22日电(记者 闫东洁) 1月21日,"科普之光——《科普法》开启新篇章"网络直播活动在京举办。科普中国、中国科协之声、"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学校共青团视频号、中国科技网、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央视网等多个主流媒体及网络平台进行同步线上直播。本次活动通过"点亮、启迪、齐飞、汇聚"四个篇章,宣传贯彻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以下简称《科普法》)。在每个篇章设置"普法时刻
赫赫而无名|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逝世,闪耀群星为我们留下怎样的精神财富?
黄旭华(图片来源:中国船舶)海报新闻首席记者 陈嘉伟 报道据黄旭华同志治丧工作委员会消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全国道德模范,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原所长、党委书记(代理)、名誉所长黄旭华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2月6日20时30分在湖北武汉逝世,享年99岁。他的离去,是中国科技、军事工业界的重大
痛悼!“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黄旭华逝世,享年99岁
2月7日10时许,“中国船舶 ”微信公众号发布讣告: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全国道德模范,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原所长、党委书记(代理)、名誉所长黄旭华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2月6日20时30分在湖北武汉逝世,享年99岁。讣告中称, 黄旭华同志的遗体送别仪式将于2月10日(星期一)上午10时在湖
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德仁、薛其坤
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德仁、薛其坤上图为李德仁院士,下图为薛其坤院士。 新华社供图李德仁,著名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是我国高精度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的开创者之一;薛其坤,凝聚态物理领域著名科学家,取得多项引领性的重要科学突破,是改革开放后我国成长起来的杰出科学家之一。李德仁,武汉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测绘遥感学家。1939年生,江苏泰州人。1963年毕业于武汉测绘
哈工大教授杨强因病离世,享年55岁,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近日,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发布讣告称,中国共产党党员、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电子工程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杨强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2月17日18时33分在上海不幸逝世,享年55岁。杨强(图源:哈工大官微)讣告写道:杨强同志长期从事通信与信息系统科研和教学工作,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工程技术研究所的教学科研骨干,从1999年参加首部新体制雷达研制起,全程参与了设备试制
原创 一觉醒来,中美干了件大事,特朗普提前交底,上台第一天就要毁约?
据人民政协网消息,2024年12月13日,中美两国政府代表在北京通过换文的方式签署了《关于修订和延长两国政府科学技术合作协定的议定书》。这一举措意味着《中美科技合作协定》自2024年8月27日起得以延期5年。《中美科技合作协定》(STA,以下简称“协定”)有着45年的历史,自中美建交后,该协定见证了两国科研合作取得的众多成果。这个协定在期满时经历了两次延期方面的波折,不过,最近它成功获得续签。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