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个!成功创制→ 我国科学家成功创制辅酶Q10水稻新种质辅酶Q10,被誉为“人体的发电机”,能驱动人体细胞产生能量,被收录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同时也是一种应用广泛的膳食补充剂。我国科学家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成功创制全球首个合成辅酶Q10的水稻新种质。2月14日,国际权威期刊《细胞》发表了相关科研论文。这项研究由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辰山科学研究中心陈晓亚院士团队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高 新闻 2025年02月15日 0 点赞 0 评论 22 浏览
2025年“世界湿地日”广西主题现场 活动在北海市举办 2月7日上午,“保护湿地,共筑未来”世界湿地日广西主题科普宣传活动在北海市隆重举办。湿地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系统,具有调洪蓄水、净化水源、储碳固碳、调节气候等独特的生态功能,被誉为“地球之肾”。2025年2月2日,是第29个世界湿地日,是第3个联合国湿地日。据悉,活动由国家林草局广州专员办、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及北海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在自治区林业局及北海市领导的致辞中拉开序幕,全市30多 新闻 2025年02月11日 0 点赞 0 评论 21 浏览
国家林草种质资源设施保存库雄安库开工建设 本报北京2月10日电 (记者顾仲阳)记者从国家林草局获悉:国家林草种质资源设施保存库雄安库日前开工建设。这标志着我国林草种质资源设施保存体系基本形成,对于全面提升我国林草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水平和林草种业整体水平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国家林草局在全国规划布局了“1主6分”7处国家林草种质资源设施保存库。其中,山东分库、新疆分库、湖南分库已投入使用,内蒙古分库(国家草种质资源保存中心库)开始试运行,海南 新闻 2025年02月11日 0 点赞 0 评论 13 浏览
行动派·院士访谈|陈松林:破译基因“密钥”,为“蓝色粮仓”育新种 【编者按】大众新闻客户端重磅推出“行动派·院士访谈”大型融媒报道栏目,邀请院士紧扣三中全会精神,结合山东实践,深度解析各领域高质量发展,从而汇聚各方智慧力量,一起来做“行动派”。本期采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陈松林。【院士档案】陈松林,水产生物技术专家,主要从事鱼类种质保存、基因组资源发掘与分子育种研究。1960年10月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1998年毕业于中山大学, 新闻 2025年02月07日 0 点赞 0 评论 29 浏览
新记录物种39种 河北林草种质资源达2678种 中新网石家庄2月7日电 (赵丹媚 王夏菲)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7日消息,历时3年的河北省林草种质资源普查完成,最终调查出河北省林草种质资源总计187科968属2678种,确定《河北植物志》和《河北树木志》未予记载的可作为补遗的野生植物种39科87属113种,其中新记录物种27科37属39种,包括宽叶羌活、鸡娃草等。本次普查涵盖多个重要类别,包括栽培利用的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的种质资源、古树名木单株及古 新闻 2025年02月07日 0 点赞 0 评论 23 浏览
我国奶牛平衡选育技术取得重大进展 新华社北京2月6日电(记者刘诗平)良种奶牛是奶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奶牛基因组平衡选育及种质创新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近日通过了中国农学会在北京组织的科技成果评价,意味着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奶牛基因组平衡选育技术取得重大进展。由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王雅春牵头负责的《奶牛基因组平衡选育及种质创新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针对我国奶牛养殖业种源复杂、养殖规模差异大和气候环境多样等产业特点,聚焦我国奶 新闻 2025年02月07日 0 点赞 0 评论 34 浏览
国家林草种质资源设施保存库雄安库开工建设 中国日报1月26日电(记者 闫东洁)记者从国家林草局获悉,1月25日,国家林草种质资源设施保存库雄安库开工建设,标志着我国林草种质资源设施保存体系基本形成,对于全面提升我国林草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水平和林草种业整体水平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国家林草局在全国规划布局了“1主6分”7处国家林草种质资源设施保存库。其中山东分库、新疆分库、湖南分库已投入使用,内蒙古分库(国家草种质资源保存中心库)开始试运行, 新闻 2025年02月05日 0 点赞 0 评论 19 浏览
细说新时代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事业加速推进,取得历史性成就。在种子、耕地、农机装备、生物安全、绿色低碳等关键领域,农业科技创新实现大突破大跨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12年的54.5%增至2023年的63.2%,人均粮食占有量从2012年的450公斤增加到2023年的493公斤,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闻 2025年02月05日 0 点赞 0 评论 26 浏览
国务院副总理刘国中来青岛,所为何事? 据新华社消息,6月16日至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国中在山东、江苏调研。期间,刘国中先后到山东青岛、济南和江苏南京、苏州等地,走进村庄农户、种养基地、产业园区等,并走访了水产科研机构和企业。梳理刘国中此次调研之行,两大关键词不容忽视——乡村振兴和海洋渔业,这同样也是青岛当前正在全面推进的领域。而跟随刘国中的调研足迹,青岛在这两方面的成果与优势,也逐渐显现。撰文/张慧审校/庄建成深 新闻 2025年02月05日 0 点赞 0 评论 23 浏览
在海南和玉米一起“过年”,北京农学院师生春节值守南繁基地育种 新京报讯(记者冯琪)“海南乐东基地的大片玉米长势良好,正是授粉的最佳时节。春节前后,我们每天都在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套袋授粉。”北京农学院玉米团队负责人张秋芝教授说。这个春节,和过往20多年一样,来自北京农学院的张秋芝和潘金豹两位教授都带领团队在海南“过年”。据悉,他们每年从10月下旬到次年4月在海南坚持开展玉米种质资源创新和优良品种选育工作。张秋芝介绍,三亚和乐东地处热带地区,是国家南繁科研基地聚集 新闻 2025年02月05日 0 点赞 0 评论 27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