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

痛不欲生!上海夫妻就医时傻眼, 起初只是有点痒…有人疼了40年

有一种皮肤病,据得过的人说这种痛可能纠缠很多年这就是被称为“最疼皮肤病”的带状疱疹俗称“蛇缠腰”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沿神经分布的簇集性水疱和剧烈神经痛,严重时可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睡眠质量。约有三分之一的人一生中至少会患一次带状疱疹,据统计,我国50岁以上人群每年新发带状疱疹约156万人。眼下正值冬春交替之际带状疱疹进入高发期医生特别提醒:50岁以上中老年人

重要突破!中国团队发现帕金森全新治疗靶点

近期,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郁金泰团队通过5年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获得重大科研突破,在全球首次发现了帕金森病全新治疗靶点FAM171A2。此次研究发现的全新治疗靶点和候选新药有望从疾病早期对帕金森病进行干预,延缓疾病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于北京时间2月21日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Science(《科学》)。患病人数持续攀升 帕金森病成世界难题帕金森病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第二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严重影响患

睡眠中的瞳孔大小揭示记忆如何分类与保存

据新华社电 美国一项新研究发现,瞳孔变化是理解大脑如何形成强大且持久记忆的关键。研究显示,当瞳孔在非快速眼动睡眠阶段的某个亚阶段收缩时,大脑会重新激活并巩固新记忆;而当瞳孔扩张时,旧记忆则被重放和整合。这一发现或为人工神经网络优化提供新思路。相关论文已发表在《自然》杂志。尽管睡眠与记忆的关系早已被证实,其背后的神经机制仍不完全清楚。研究通常分为两类:一是提升人类睡眠中记忆保留能力的研究,二是针对啮

科学家发现帕金森病全新治疗靶点

本报上海2月23日电(记者颜维琦)帕金森病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第二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记者日前获悉,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脑功能与脑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郁金泰团队历经5年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获得重大科研突破,发现帕金森病全新治疗靶点FAM171A2蛋白,并找到了具有潜在治疗作用的小分子化合物。这一突破有望从疾病早期对帕金森病进行干预,延缓疾病进展。结合现有的对症治疗手段,将实

新型神经网络显著提升识图能力

【新型神经网络显著提升识图能力】财联社2月10日电,希腊研究和技术基金会科学家受生物神经元启发,开发出一种融入树突特征的新型人工神经网络。与传统人工神经网络相比,新网络在参数更少、能耗更低的情况下,实现了图像识别性能的显著提升,为打造更紧凑、更节能的人工智能(AI)系统奠定了基础。相关论文发表于新一期《自然·通讯》杂志。

深圳发布罕见病“微光同行”公益计划,颜宁称要向世界性医学难题发出挑战

澎湃新闻从深圳市民政局获悉,2月26日下午,在深圳市民政局指导下,由深圳市慈善会、深圳湾实验室科技基金会和深圳医学科学院-深圳湾实验室(SMART-SZBL)罕见病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与光同行,让爱不‘罕见’”公益活动在深圳光明区举行,活动现场发布罕见病“微光同行”公益计划。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医学科学院创始院长颜宁就“SMART-SZBL罕见病战略布局”发表主旨演讲,为在场嘉宾呈现了前沿的科研思

这种病发作时痛不欲生,有人疼了40年!这些人要注意

有一种皮肤病,据得过的人说这种痛可能纠缠很多年,这就是被称为“最疼皮肤病”的带状疱疹。约有三分之一的人一生中至少会患一次带状疱疹,据统计,我国50岁以上人群每年新发带状疱疹约156万人。每年春节后这段时间,医院带状疱疹患者的数量都会明显增加,据医生介绍,这主要是因为流感高发、过度劳累和生活不规律导致免疫力下降,潜伏在体内的病毒被激活,从而引发了感染。带状疱疹发作的主因是自身免疫力下降带状疱疹是一种

过度劳累、熬夜或引起这种病,巨疼!会传染!

带状疱疹,被称作最疼皮肤病,大约三分之一的人一生中至少会患一次带状疱疹。据统计,我国50岁以上人群每年新增带状疱疹病例约156万人。每年春节过后,带状疱疹患者数量显著增加。医生指出,主要是由于流感高发、过度劳累及生活不规律致使人体免疫力下降,潜伏在体内的病毒被激活,进而引发感染。带状疱疹发作的主因是自身免疫力下降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发的感染性皮肤病,90%以上的成人体内都潜伏着此病

一觉醒来,赖清德天塌了!岛内瞬间神经紧绷,统一已经势不可挡

香港英文媒体《南华早报》近日报道,波罗的海国家立陶宛此前不断在涉台等问题上挑衅中国。如今,随着新政府即将上台,立陶宛似乎有寻求修复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关系的迹象。不过,目前仍存在一些执迷不悟的立陶宛政客和学者,他们提及俄乌冲突和美国大选因素,拒绝修复对华关系。立陶宛反对党社会民主党近期赢得议会选举,该党总理候选人金陶塔斯·帕卢茨卡斯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希望立陶宛与中国的关系能够实现“正常化”。那么

郁金泰详解帕金森病全新靶点发现始末及未来

·FAM171A2就像“智能识别门”一样,专门识别致病“种子”。只要把这个门守住,致病“种子”就不能继续扩散。“如果在患者还没有出现症状前就开始干预这一过程,那么病人出现症状的时间很有可能会延后几年,甚至不出现症状;如果患者已经出现了症状,继续干预这一过程,会使症状进展的速度减慢,也会极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郁金泰教授团队联合复旦大学脑科学转化研究院袁鹏教授及中国科学院生物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