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火

吉祥中国年 | 妆

每年的正月十五、十六是浚县最热闹的时候。社火表演前,演员们都会前往指定的地点化妆。整个化妆过程中,演员们或兴奋地讨论表演细节,或好奇地看着镜子里逐渐变化的自己,欢声笑语不断。等妆扮完毕,他们仿佛穿越时空,成为了社火故事里的主角,迫不及待地要登上舞台,展现风采。 张清 摄 吉祥中国年 | 妆 吉祥中国年 | 妆 吉祥中国年 | 妆 吉祥中国年 | 妆 吉祥中国年 | 妆 吉祥中国年 | 妆 吉祥中国

(新春走基层)非遗活动添西北年味 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

中新网银川2月5日电 题:非遗活动添西北年味 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中新网记者 李佩珊蛇年春节,中国西北大地年味十足。在陕西、甘肃、宁夏等地,秦腔、社火、刺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成为春节文化活动的亮点。这些承载着历史记忆和文化底蕴的传统技艺,不仅为节日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更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春节期间,甘肃安万秦腔剧团在宁夏银川市贺兰县开演,吸引众多观众前来观看。尤国栋 摄 秦腔

西宁城东区区级社火队首次亮相

中新网青海新闻2月10日电(花英)为进一步丰富和活跃全区群众春节文化生活,营造欢乐、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提升群众文化活动的参与度,增强广大群众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集中展示西宁市城东区辖区文化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和各族人民团结进取的精神风貌,2月9日(正月十二),该市城东区顺利举行优秀社火集中巡游展演活动。图为西宁市城东区社火展演现场。城东区文旅局供图首次组建区级社火队2025年,城东区社火巡游展演

文化润疆丨在新疆品味首个“非遗版”春节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贾春霞观看非遗打铁花、漫步花灯展间、欣赏“非遗”表演秀、滑雪喜迎新年、品尝雪地火锅……蛇年春节假期,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文旅活动,宛如璀璨星辰,备受天山南北各族群众的喜爱与追捧。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投身于这浓浓的年味之中。2024年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荣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新疆这片多民族交融的热土上,传统年俗与非遗技艺、

天祝社火表演 “白牦牛”闹新春

春节期间,武威市天祝县中庄村社火表演,“白牦牛”欢快舞动,祈求在新的一年里五谷丰登、国泰民安。(拍摄:李正茂 代浩然 制作:路晓瑛)

夜·赏|新疆各地社火燃情闹元宵 同赏民俗共欢腾

2月12日,一系列精彩纷呈的社火表演在新疆各地开展,舞龙舞狮、秧歌腰鼓等传统民俗活动齐聚,各族群众纷纷走出家门,共赴这场盛大的民俗文化活动,在欢声笑语中元宵佳节。2月12日,新疆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一团金银川镇社火集中展演现场航拍。徐鹏 摄2月12日,新疆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一团金银川镇社火展演舞狮航拍。徐鹏 摄2月12日,新疆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一团金银川镇社火展演舞龙表演。乔建林 摄2月12日,新疆

新疆社火舞出美好祝福

雪花纷纷,锣鼓声声。舞动的红绸和彩旗如同火焰般炽热,条条巨龙在舞台中央跃动,醒狮各展绝技、上下翻飞,赢得阵阵喝彩……“打起手鼓 舞起龙”乌鲁木齐社火迎新春活动近日在新疆国际大巴扎观光塔下启动,今年是乌鲁木齐首次举办社火迎新春联演活动。民间社火(新疆社火)202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这次社火迎新春联演活动有100余支队伍、5000多名群众参演。观众不仅能看到舞龙舞

(新春见闻)兰州老街:社火展演闹新春

2月12日,甘肃兰州老街,高跷表演者与现场观众互动。当日是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兰州老街举行丰富多彩的社火展演,迎接元宵节的到来。中新社记者 九美旦增 摄    2月12日,甘肃兰州老街,高跷表演者吸引小朋友目光。当日是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兰州老街举行丰富多彩的社火展演,迎接元宵节的到来。中新社记者 九美旦增 摄 2月12日,甘肃兰州老街,高跷表演吸引民众驻足观赏。当日是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兰州老街

蓝田社火耍起来

锣鼓不响,庄稼不长。正月里,地处关中道的陕西蓝田县,社火耍起来了。正月初八,陈家沟村十岁娃刘童星,早早爬起床开始化装。戴上纱帽、挂上长须,小男孩成了秦腔戏《忠保国》里的“杨侍郎”。这天,陈家沟42个“芯子娃”坐上花车,全村巡游,惹得没选上的娃娃们眼红不已。彩旗飘得紧,秧歌扭得欢,锣鼓敲得震天响,窄窄的村道熙熙攘攘。在蓝田,爱社火的村庄,每隔几年就要耍一次。陈家沟上次耍社火时,刘童星还未出生。今年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