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火

一二五团:军垦红柳文化赋能 元宵社火精彩连连

2月12日。震天的锣鼓敲起来,火红的秧歌扭起来,欢腾的龙狮舞起来。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一二五团社火演出现场,6支军垦红柳社火表演队轮番上阵表演,用喜庆的社火喜迎2025年元宵佳节。(范俊超 摄影报道)社火巡演现场。居民观看社火巡演。军垦红柳元素与社火融合巡演。居民观看花灯现场。

文化中国行丨“马社火村”的日与夜

陕西省宝鸡市陇县是“中国社火文化之乡”,当地耍社火的历史已有2000多年,发展出马社火、背社火、高芯社火、地台社火等20多种类别。马社火是陇州社火中最具特色的社火形式之一,因演员骑在马背上表演而得名。表演者装扮成神话传说或历史故事中的角色,骑马列队而行,于行进间变化动作姿势,表现故事内容。陇县东南镇黄花峪村是著名的“马社火村”,每年春节期间,村民都会表演马社火,挨家挨户送上新春祝福。为了在清晨出发

文化中国行丨非遗之光,照亮新疆多彩年味

2025年的蛇年春节,对于每一个中国人而言,都意义非凡。就在前一年的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全球共享的文化瑰宝。这一喜讯不仅让每一个中国人倍感自豪,更为今年的春节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在新疆,天山南北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让这个春节的年味非同以往,展示出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打起手鼓 舞起龙”乌鲁木齐社火迎春活动在人

兰州榆中乡村原生态社火队伍大PK

在元宵佳节来临之际,兰州市榆中县来自各个乡镇的十余支乡村社火队伍走上街头开启社火展演,互相PK的过程中展示该县传统、独特、原生态的年俗文化、民间艺术,同时创新社火节目编排形式,打造既符合本地文化特色、又具有创新精神的艺术品牌,上演一场社火狂欢。张文 摄图为社火展演。张文 摄 图为社火展演中的戏曲表演。张文 摄 图为乡村社火队表演。魏涛 摄 图为兰州太平鼓表演。魏涛 摄 图为乡村社火队表演。魏涛 摄

新疆社火舞出美好祝福

雪花纷纷,锣鼓声声。舞动的红绸和彩旗如同火焰般炽热,条条巨龙在舞台中央跃动,醒狮各展绝技、上下翻飞,赢得阵阵喝彩……“打起手鼓 舞起龙”乌鲁木齐社火迎新春活动近日在新疆国际大巴扎观光塔下启动,今年是乌鲁木齐首次举办社火迎新春联演活动。民间社火(新疆社火)202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这次社火迎新春联演活动有100余支队伍、5000多名群众参演。观众不仅能看到舞龙舞

天祝社火表演 “白牦牛”闹新春

春节期间,武威市天祝县中庄村社火表演,“白牦牛”欢快舞动,祈求在新的一年里五谷丰登、国泰民安。(拍摄:李正茂 代浩然 制作:路晓瑛)

夜·赏|新疆各地社火燃情闹元宵 同赏民俗共欢腾

2月12日,一系列精彩纷呈的社火表演在新疆各地开展,舞龙舞狮、秧歌腰鼓等传统民俗活动齐聚,各族群众纷纷走出家门,共赴这场盛大的民俗文化活动,在欢声笑语中元宵佳节。2月12日,新疆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一团金银川镇社火集中展演现场航拍。徐鹏 摄2月12日,新疆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一团金银川镇社火展演舞狮航拍。徐鹏 摄2月12日,新疆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一团金银川镇社火展演舞龙表演。乔建林 摄2月12日,新疆

(新春见闻)兰州老街:社火展演闹新春

2月12日,甘肃兰州老街,高跷表演者与现场观众互动。当日是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兰州老街举行丰富多彩的社火展演,迎接元宵节的到来。中新社记者 九美旦增 摄    2月12日,甘肃兰州老街,高跷表演者吸引小朋友目光。当日是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兰州老街举行丰富多彩的社火展演,迎接元宵节的到来。中新社记者 九美旦增 摄 2月12日,甘肃兰州老街,高跷表演吸引民众驻足观赏。当日是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兰州老街

蓝田社火耍起来

锣鼓不响,庄稼不长。正月里,地处关中道的陕西蓝田县,社火耍起来了。正月初八,陈家沟村十岁娃刘童星,早早爬起床开始化装。戴上纱帽、挂上长须,小男孩成了秦腔戏《忠保国》里的“杨侍郎”。这天,陈家沟42个“芯子娃”坐上花车,全村巡游,惹得没选上的娃娃们眼红不已。彩旗飘得紧,秧歌扭得欢,锣鼓敲得震天响,窄窄的村道熙熙攘攘。在蓝田,爱社火的村庄,每隔几年就要耍一次。陈家沟上次耍社火时,刘童星还未出生。今年村

新春走基层|庄浪高抬里的传承

新华社兰州2月10日电(记者王紫轩)今年是11岁的朱玉轩第一次上高抬,他兴奋得一宿没睡。因为在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很多当地人都认为,只有上过高抬的童年才算圆满。庄浪高抬是一种起源于先秦傩戏的立体空间造型艺术,内容选自神话传说、历史典故、古典名著。因兼具观赏性和文化价值,深受当地群众喜爱,也是庄浪社火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这项古老的民间艺术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庄浪县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