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火

好家伙!00后回村,闷声干大事!

越来越多的00后回到乡村、扎根乡村、发展乡村,带动乡村“一路生花”,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的中坚力量。与父辈一样,95后、00后对土地、乡村的热爱丝毫不减,与父辈不同的是,这批可爱的“后浪”以科技赋能、文化赋能的新思维,追梦田园、深耕田野。新把式,科技赋能智慧田2024年深冬时节,河南省新乡市卫辉市的田野里,麦苗已泛起青绿。“这1000亩地,播种用的是农机自驾仪,浇水用的是智能灌溉系统。”今年22

文化中国行|宁夏银川 社火决赛巡游展演精彩连连

2月12日下午,由宁夏银川市文化旅游广电局主办的“金蛇献瑞·欢乐新春”2025年银川市社火决赛暨巡游展演活动在银川市花博园举行。秧歌、锣鼓、舞龙、舞狮、旱船等传统社火项目轮番登场,花博园里处处洋溢着喜庆热烈的节日气氛,精彩纷呈的表演吸引了来往的群众驻足观看,现场掌声、笑声、喝彩声此起彼伏。由银川市各县(市)区、乡镇、街道2000余人组成的19支社火展演队伍给现场的观众们带来热闹非凡的文化大餐。据了

新疆昌吉上演民间社火表演赛

2月12日,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新疆昌吉上演以“文润庭州,福满元宵”为主题的民间社火表演赛。来自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昌吉市8个乡镇、街道的6000多名民间社火演员身着节日盛装,为各族民众奉献一场充满民族风情和非遗魅力的视觉盛宴。图为表演者身着戏服口吐火焰。中新社记者 王小军 摄2月12日,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新疆昌吉上演以“文润庭州,福满元宵”为主题的民间社火表演赛。来自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昌吉市

民俗社火狂欢热闹上演,潍坊文旅喜迎元宵佳节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吴昊2月12日,正值正月十五元宵节,“金春福韵”潍坊市2025新春民俗社火狂欢汇演“巳巳如意·喜庆元宵”昌邑市民间文艺展演暨多彩非遗贺新春活动在昌邑市文化广场上演。本次活动由中共潍坊市委宣传部、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服务中心、中共昌邑市委宣传部、昌邑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主办。活动现场,广场舞、扭秧歌、踩高跷等民俗表演轮番登场。“小章竹马”展演、地龙经拳

文化中国行丨“马社火村”的日与夜

陕西省宝鸡市陇县是“中国社火文化之乡”,当地耍社火的历史已有2000多年,发展出马社火、背社火、高芯社火、地台社火等20多种类别。马社火是陇州社火中最具特色的社火形式之一,因演员骑在马背上表演而得名。表演者装扮成神话传说或历史故事中的角色,骑马列队而行,于行进间变化动作姿势,表现故事内容。陇县东南镇黄花峪村是著名的“马社火村”,每年春节期间,村民都会表演马社火,挨家挨户送上新春祝福。为了在清晨出发

(文化中国行)百年码头龙舞起 黄河岸边赏龙灯

中新社呼和浩特3月1日电 题:百年码头龙舞起 黄河岸边赏龙灯中新社记者 张玮乍暖还寒的清晨,裹着棉袄的游客和村民们早早围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河口村文化广场上,摸龙头、捋龙须,沾福气。“龙灯鼓”声响起,年轻的龙舞艺人将百余斤的长龙扛起,或昂头,或摆尾,蜿蜒畅游在人群中。“龙灯鼓”声落下,可清晰听见黄河深处隆隆的冰裂声,成为龙舞的尾奏。“二月二,龙抬头。这天之后,年才算过完。”河口龙舞第三

新疆社火舞出美好祝福

雪花纷纷,锣鼓声声。舞动的红绸和彩旗如同火焰般炽热,条条巨龙在舞台中央跃动,醒狮各展绝技、上下翻飞,赢得阵阵喝彩……“打起手鼓 舞起龙”乌鲁木齐社火迎新春活动近日在新疆国际大巴扎观光塔下启动,今年是乌鲁木齐首次举办社火迎新春联演活动。民间社火(新疆社火)202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这次社火迎新春联演活动有100余支队伍、5000多名群众参演。观众不仅能看到舞龙舞

春节假期完美收官 文旅盛宴尽显格尔木魅力

中新网青海新闻2月20日电 (王玲)巳巳如意迎新春,欢欢喜喜过大年。2025年春节、元宵节期间,格尔木市精心策划并广泛开展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以文化赋能新春佳节,让广大市民在丰富多彩的文化盛宴中感受到浓浓年味,共享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根据格尔木市春节元宵节文化活动总体要求,全市各部门、各单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细化责任分工,制定方案,全力保障活动高质量完成。市文体旅游广电局多次联合市公安局、住建局

甘肃永登“非遗贺新春”:社火中的文化年味

图为舞龙舞狮队进行表演。永登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中新网甘肃新闻2月11日电 在农历新年的喜庆氛围中,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于2月9日迎来了年度文化盛事——“非遗贺新春”社火进城展演。这一天,来自城关镇、连城镇、大同镇等多地的10支精锐社火队伍齐聚一堂,共计约1500名演员共同演绎了一场令人叹为观止的文化盛宴。当日上午10时整,随着激昂的锣鼓声响起,这场充满活力与激情的演出正式拉开帷幕。首先登场的是舞龙舞

蓝田社火耍起来

锣鼓不响,庄稼不长。正月里,地处关中道的陕西蓝田县,社火耍起来了。正月初八,陈家沟村十岁娃刘童星,早早爬起床开始化装。戴上纱帽、挂上长须,小男孩成了秦腔戏《忠保国》里的“杨侍郎”。这天,陈家沟42个“芯子娃”坐上花车,全村巡游,惹得没选上的娃娃们眼红不已。彩旗飘得紧,秧歌扭得欢,锣鼓敲得震天响,窄窄的村道熙熙攘攘。在蓝田,爱社火的村庄,每隔几年就要耍一次。陈家沟上次耍社火时,刘童星还未出生。今年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