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虚构写作|父亲的砚台 冯庆水自幼喜欢书法的缘故,我对文房四宝情有独钟,特别喜欢收藏砚台。书房的多宝阁上收藏有近二十方各地名砚,有尼山砚、澄泥砚、徐公砚、红丝石砚,其中一方古色古香、墨迹斑驳的老砚台是我的挚爱。它的砚首刻有栩栩如生的二龙戏珠对称图案,石质润泽细腻,是父亲生前用过的一方砚台,每当看到它,一股难以名状的情愫便会涌上心头。父亲出生于上世纪30年代,家里世代务农,小时生活贫困,勉强达到温饱。兄妹四人中父亲年龄最小 新闻 2025年01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35 浏览
石间墨韵砚生辉(传承) 邹天然(右)与父亲邹洪利在易水砚艺术馆内交谈。 新华社记者 金良快摄给大学生讲授砚雕课程、为游客开启研学之旅、手把手为青年学徒传授技艺……回看邹洪利的2024年,行程满满当当,他总是很努力地想让更多人与易水砚发生“联结”。58岁的邹洪利,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易水砚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从事这门技艺的创作传承已有30多年。很难想象,30多年前,邹洪利还只是易县防疫站的一名工作人员,制作砚台仅仅 新闻 2025年01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37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