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
我国首套航空大地电磁探测系统成功应用于高原铁路建设工程任务
新京报讯 据中国科学院消息,近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制的我国首套直升机航空大地电磁探测系统,成功应用于高原铁路建设工程,完成5000米高寒高海拔、复杂地形地貌地区的地质勘查任务,为国家重大铁路建设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高原铁路建设工程穿越海拔2500米到5000米的高寒高海拔地区,是我国西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通道。这一工程建设区域地形地貌复杂多变、气象条件极为恶劣、人迹
福建舰疑结束海试返航!除了甲板轮胎印,还有更值得关注的地方?
随着名为《淬火》的解放军官方系列宣传片的播出,大量“出镜”的国产首艘电磁弹射型航母“福建舰”,给世人带来了更多的震撼和惊喜。如今,这艘8万余吨巨舰或圆满结束了第四次海试,踏上了返回船厂码头之路。上海海事局发布的航行警告从上海海事局发布的相关消息来看,名为“长江口9月21日一大型船舶深水航道进口实施交通管制”的航行警告,基本可确定指的就是国产航母“福建舰”。以时间来算,待该舰返港之时,本轮海试共持续
E法黔行|天眼守望,法治护航——科技与法治共铸宇宙探索之路
“中国天眼”俯瞰图(供图)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赵妍):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的深山中,一只巨大的“天眼”正静静地仰望着浩瀚宇宙,探索着星际的奥秘。这只庞大的“眼睛”便是目前全球口径最大的单天线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简称FAST),又被亲切称为“中国天眼”,自从
著名电磁专家李传胪逝世
澎湃新闻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著名电磁专家、离休干部、国防科技大学李传胪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2月4日下午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公开资料显示,李传胪是我国著名的电磁专家。“国防科大”微信公众号2018年11月曾刊文《艰苦奋斗:八十年代国防科大科研风景线》介绍了他的事迹。文章写道,优秀的科学家都是一名优秀的预言家。他们渊博的知识、丰富的阅历,使他们对未来有着一种天然的感知力。当人们盯着眼前
网传5G比4G辐射更强,对人体危害很大?谣言!
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5G通信用户已突破10亿户。网络信号的传输需要建立移动通信基站,而随着通信用户的快速增长,伴随着的担忧也逐渐显现,最近,诸如“手机基站都有辐射,5G基站比4G多,所以5G辐射会比4G要大,对人体危害更大!”等一些说法引发公众关注,这些说法有科学依据吗?什么是5G通信基站?有辐射吗?基站,即公用移动通信基站,是移动设备接入互联网的接口设备,也是无线
原创 无人机“航母”来了?四川舰下水,采用电磁弹射,美国底牌被摸透
中国无人机“航母”下水,实现三项全球第一,美军同类军舰被超越,走向深蓝迈出新步伐,美方的担忧成真了?12月27号,中国自主研发的076两栖攻击舰首舰下水命名仪式在上海举行,作为中国第一艘076两栖攻击舰,该舰的满载排水量有4万余吨,可搭载固定翼飞机、直升机和两栖装备,未来将以舰载“攻击-11”和察打一体无人机为主,说是攻击舰其实更像是一艘“无人机航母”。更重要的是,该舰搭载了电磁弹射系统,是继美国
福建舰携带空警600和歼15T出海,中国海军历史性时刻,不远了
作为无数军迷关注的焦点,“福建舰”航母自下水以来已经先后经历了三次海试。从节点周期来看,首次海试共8天时间,涉及航舰本身动力与电力系统的近海测试,第二次海试共19天时间,主要涉及远海动力测试,7月份刚刚结束的第三次海试长达23天,涉及舰载机伴航、模拟着舰测试等科目。而随着上海海事局在9月2日发布最新的“沪航警695/24”航行警告,大家翘首以待的福建舰“四试”来了。据悉,这一次“福建舰”将携带空警
高寒高海拔、复杂地形地质勘查,我国这套系统成功拿捏!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制的我国首套直升机航空大地电磁探测系统,顺利完成5000米高寒高海拔、复杂地形地貌地区的地质勘查任务,为国家重大铁路建设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了重要支撑。航空大地电磁探测系统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攻克了高灵敏度磁场传感器、大动态信号接收、航空吊舱稳定平台等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可获取地下断层、裂隙、地下水和矿产资源等分布情况,准确圈定具有潜在地质安全隐患的风险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