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

大数据、传感器、拍片“体检” “科技+农业”深度融合 绘出田野好“丰”景

央视网消息:今年,全国冬小麦面积保持稳定。目前,大部分地区冬小麦已进入返青起身期,在拔节孕穗。眼下,河南许昌的348万多亩小麦陆续返青,进入促进苗情转化升级、实现单产提升的关键期。今年,当地运用多光谱无人机等智能设备,精确计算麦田水肥需求,让春季田间管理更精准、高效。这是许昌禹州市顺店镇逍店村的一处高标准农田,多光谱无人机正进行巡田作业。它就相当于麦田的“医生”,通过光谱图为麦田开出药方,红色代表

四川石棉:油菜花开 春满田野

连日来,在四川雅安市石棉县王岗坪乡的大渡河畔,上千亩油菜花在初春阳光的照耀下次第盛开。油菜花清香缕缕,春意铺满田野,引来许多游客前来拍照游玩,大家尽情享受着春天的温暖和快乐。图为大渡河畔油菜花开。周万龙 摄图为游客拍照打卡。周万龙 摄 图为成片油菜花盛开。周万龙 摄 图为游客拍照打卡。周万龙 摄 图为成片油菜花盛开。周万龙 摄

稻香青春飞扬在田野上

今年37岁的黄光福是云南大学农学院的一名青年教师,同时也是云南大学在云南省勐海县勐遮镇曼恩村成立的多年生稻科技小院的负责人。多年来,他带领学生扎根田间,进行技术攻关。团队利用长雄野生稻特有的地下茎无性繁殖能力,成功培育出“云大25”“云大107”等新品种,突破性地实现水稻“一次栽种、连续收割”,让“割韭菜般收稻子”的农业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传统水稻种植需要年复一年的重复劳动,春耕时购种、育秧

(新春见闻)福建连城:大龙蜿蜒乡间田野闹元宵

2月12日,蜿蜒于乡间田野的大龙吸引众多民众和游客前来观赏。当日是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姑田镇村民们举行元宵游大龙活动。姑田游大龙活动始于明代,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意在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 2月12日,蜿蜒于乡间田野的大龙吸引众多民众和游客前来观赏。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 2月12日,蜿蜒于乡间田野的大龙吸引众多民众和游客前来观赏。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 2

习言道|重磅座谈会,习近平强调“不能变,不会变”

中新网2月18日电 题:重磅座谈会,习近平强调“不能变,不会变”“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已经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将一以贯之坚持和落实,不能变,也不会变。”2月17日,备受瞩目的民营企业座谈会在北京举行。对于民营经济发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再次强调“不能变,也不会变”。这是时隔6年多,中国再次召开最高规格的民营企业座谈会。2018年11月召开的那次

(新春走基层)城市青年秦岭山下寻“新”年味

中新网西安2月4日电 题:城市青年秦岭山下寻“新”年味中新网记者 党田野从西安市区出发,驱车一个多小时便可来到位于秦岭脚下的鄠邑区栗峪口村。在社交平台上,栗峪口村也被称为“剪鸭村”,寓意“来此可以减掉压力”。春节期间,在这个以“文艺范”为标签的村庄里,不少城市青年选择来此寻找“新”的年味。图为在西安市鄠邑区栗峪口村拍照的青年。党田野 摄 近日,记者来到西安市鄠邑区栗峪口村看到,不少城市青年或携家带

好评中国丨让人才潮涌在希望的田野上

丁铁人才振兴,“新农人”干劲十足。如何让人才这个“第一资源”在希望的田野上澎湃潮涌,是乡村振兴道路上的重要课题。近日发布的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完善乡村人才培育和发展机制进行了部署,重点是坚持本土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乡村要振兴,离不开本土人才支撑。近年来,各地纷纷加大本土人才培养力度,通过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等方式,提升农民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向内求,重培养,高质量是核心。自湖南2021起实施“

田间春管尽显“科技范儿” 希望的田野绘就绿意盎然“春景图”

央视网消息:2月18日18时7分将迎来雨水节气。这个时节,雨滴落在田野里,草渐绿、花始开,正所谓“东风散为雨,春回万物兴”。雨水是春季的第二个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一个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雨水时节,万物复苏的序曲已经悄然展开。河南:冬小麦陆续返青 智能设备助成长雨水节气后,黄河流域的冬小麦开始从南向北逐渐复苏。而长江以南的小麦、油菜等农作物也都在生长旺盛期。此时若能迎来春雨,将极大促进农作物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