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

2024年西江干流鱼类生态敏感期水量调度取得良好效果

据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珠江委)消息,为推进珠江流域河湖生态环境复苏,掌握流域河湖水生态保护目标需求,有的放矢地指导河湖生态保护治理,珠江委以西江干流河段为试点,组织开展水生态保护目标调查评价工作。调查评价结果表明,在2024年度西江干流鱼类生态敏感期水量调度期间,重点河段内产漂流性卵鱼类适宜水生生境面积出现明显增长,水量调度取得良好效果。据悉,本次调查评价采用“空天地”联合方式,以无人机

“润泽湿地,循环共生”主题展览科技馆开展

近日,由中国科技馆、中国绿化基金会、宝马集团联合策划的“润泽湿地,循环共生”主题展览在中国科技馆一层东大厅开展,通过展示保护湿地和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来提升公众的环保意识。湿地与海洋、森林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对维持生态平衡和提供人类生活所需资源具有关键作用,被誉为“文明的摇篮”。循环经济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旨在通过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废物的最小化,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此次展览通过多感官

向“新”向“美” 分级分类推进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

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工作的重要抓手,是构建美丽中国建设新格局的关键支撑。日前,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生态环境部《关于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要求,坚持改革创新、重点突破、示范带动,在区域、省域、城市、县域各层级,分级分类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到2027年底前形成一批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成果,久久为功建成若干各美其美、群众满意的示范样板,为全面推

原创 再造一个四川盆地!花费千亿年调水130亿立方米,成功概率多大?

走进四川盆地,你会发现无论是何种作物,在这里都能茁壮成长。四川盆地内水资源充沛,通天河、嘉陵江、沱江等河流在此汇聚,年径流量惊人,达到了1800亿立方米,为这片土地注入了勃勃生机。生物多样性上,四川盆地同样不负盛名。杉木、松树、竹子、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物种在这里繁衍生息,共同构成了一个和谐共生的生态系统。然而,人们并未止步于对四川盆地的单纯赞美与欣赏。近几年,国内有人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构想——要在

2024年广东各自然保护地发现20种新物种

近日,第六届“穿越北回归线风景带——广东自然保护地探秘”主会场活动在广东乳源大峡谷省级自然保护区正式启动。活动现场发布了2024年广东各自然保护地发现的20种新物种名单,其中植物新种15种、两栖类新种2种,蜘蛛新种2种,虾1种,说明自然保护地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要场所。现场发布20种新物种名单位于北回归线上的广东,自然资源禀赋得天独厚,众多自然保护地犹如串起的绿色宝石,为人们勾勒出众多休憩、游乐、

中国科技馆推出“润泽湿地,循环共生”主题展览及科普活动

中新网北京1月17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技馆1月17日发布信息称,2025年寒假来临之际,该馆联合中国绿化基金会等策划的“润泽湿地,循环共生”主题展览当天对公众正式开放,并同步推出系列科普活动,旨在通过展示保护湿地和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来提升公众的环保意识。“润泽湿地,循环共生”主题展览上举办的系列科普活动。中国科技馆 供图 湿地与海洋、森林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对维持生态平衡和提供人类

生态环境部:美丽中国建设“1+1+N”实施体系不断完善

人民网北京1月20日电 (欧阳易佳)生态环境部今日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宣教司司长、新闻发言人裴晓菲表示,近日,《关于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的实施意见》《美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三个文件相继印发实施,美丽中国建设“1+1+N”的实施体系不断完善。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裴晓菲介绍,美丽中国建设“1+1+N

限时45天,4省被要求整改

生态环境部网站1月10日消息,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2025年1月9日至10日,第三轮第三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分别向江苏、安徽、四川、贵州4省,以及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有限公司4家中央企业反馈督察情况。反馈会由相关省政府主要领导或集团公司总经理主持,督察组组长宣读督察报告,省委书记、集团公司党委(党组)书记作表态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