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

从封邦建国到编户齐民:共同体视角下的秦汉中国

在二十世纪以来,所有对中国历史分期的论战中,对于秦汉帝国的历史性格与遗产,一直被反复讨论与论辩。秦汉之后的古代历史中,所有的变革与回归,似乎都是向着秦汉帝国的“原型”进行校准与调整。漫长的战争所奠定的国家形态,在今天也塑造了我们对国家-社会关系的认知框架。我们受困于历史的惯性,也依据这样的遗产,在比较历史的视野中,想象文明的其他可能。阅读历史学家秦晖的新书《秦汉史讲义》,我们在这位历史学者的作品中

求是网评论员: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 “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 生产力发展的蓬勃实践,要求生产力理论的与时俱进。在《求是》杂志新近刊发的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中,总书

领跑者让位:为什么英国会衰落,美国会兴起?

《经济史的趣味》,赖建诚 著,格致出版社2024年11月出版主流的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史学界大致都同意,英国在1800年左右进入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而大约百年后,英国经济的领先地位就被美国取代了,更糟的是英国开始进入长期性的衰退。学界时常从科技、结构、生产率等角度来解释上述现象。另有一些学者从增长理论的角度来分析,有两个主要派别。首先是传统的新古典增长模型,特点是认为增长的动力来自外部力量,例

《新时代中国文艺之光》出版:多维度展现中国文艺发展与创新

【简介】由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和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办的《新时代中国文艺之光》出版座谈暨中国文联智库建设推进会日前在北京举行。《新时代中国文艺之光》分为与理论对话、与作品对话、与学科对话、与科技对话四个篇章,汇集了中国文联专家智库有关专家学者的最新理论成果,多维度展现和剖析了新时代中国文艺的繁荣发展现状和实践创新。王思北、单琪新华社国内部出品

求是网评论员:深刻理解和把握“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

“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高度总结了“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的重大意义,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更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理响中国·创作经验谈:《自信之源》:寻古问今 简而意足

作者:李璇、刘禛(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文明立世,文化兴邦。“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而绵延不绝、迭遭忧患而经久不衰,这是人类文明的奇迹,也是我们自信的底气。”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用五个突出特性对中华文明作出“精准画像”,深刻揭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内在基因”,指引我们要读懂中华灿烂文明的历史之源。2024年4月,中央广播电

中办印发《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2024-2028年)》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2024-2028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2024-2028年)》全文如下。为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培训工作,锻造过硬党员队伍,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等党内法规,制定本规划。一、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河南新野:理论宣讲三结合 让“好声音”飞进千家万户

“过去看晚会往往看的是热闹,现在,有了一刻钟宣讲,晚会看的有‘味道’,心里懂的是‘门道’。不仅感受到气氛,而且领略到党的理论政策,收获多多!”近日,在河南省新野县元宵节民俗展演活动现场,观众赵忠平饶有兴趣地说道。新春佳节,新野县百姓宣讲团“一刻钟”微宣讲坚持“思想引领+文化供给”,推动理论宣讲与新春文化活动紧密融合,将党的创新理论送到基层,在宣讲模式上“用足料”“提足味”,精心烹制理论大餐,通过三

新时代新征程上把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推向前进

新时代新征程上把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推向前进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校(院)务委员会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新时代新征程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是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完成好这一艰巨任务,就要更加自觉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

我国科研新成果:量子直接通信有望进入实际应用

【我国科研新成果:量子直接通信有望进入实际应用】财联社2月22日电,从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获悉,我国科研团队提出了单向量子直接通信理论,并成功研制出实用化系统,创造了在104.8km标准光纤通信实验测试中连续168小时、速率为2.38kbps的稳定传输纪录,量子直接通信从理论构想迈向实际应用阶段。此项研究由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与清华大学、北方工业大学相关团队合作完成,相关成果论文已在学术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