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

二十国集团外长会将举行 外交部:愿同各方共同努力 取得积极成果

2月10日,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就王毅外长将于2月20日至21日出席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的二十国集团外长会一事提问。对此,郭嘉昆表示,二十国集团作为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论坛,应该弘扬伙伴精神,合力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引领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帮助各国实现共同发展繁荣。中方愿同各方共同努力,推动此次外长会取得积极成果,对外发出支持多边主义、加强团结合作、携手应对全球性挑

王毅:挑战秩序、毁约退群的国家每天都让欧洲感受寒意

当地时间2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出席慕尼黑安全会议,在“中国专场”致辞并回答了现场提问。针对如何应对国际秩序面临危机及避免在全球规则上搞“双重标准”的问题,王毅表示,这些年,总有人说中国要改变秩序、另起炉灶。但现在真正挑战秩序、毁约退群的国家让欧洲每天都能感受到阵阵袭来的寒意。中国是在现行秩序中发展起来的,是这一秩序的受益者,我们要做的,就是按照大多数国家的愿望,推动这一秩序朝

王毅会见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

新华社约翰内斯堡2月20日电 当地时间2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出席二十国集团外长会期间会见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王毅表示,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正在向更高水平、更广维度迈进。双方互利合作稳中有进,战略协作紧密有效,为维护两国和两国人民共同利益、推进世界多极化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中方愿同俄方不折不扣落实好两国元首重要共识,推动中俄关系在新的一年继往开来。王毅

三消息:王毅发出东方最强音!美日迈出危险一步;韩国公开做出选择

随着特朗普的上台和新政策的颁布,世界格局有可能发生根本性改变,三件大事值得关注。第一件事:中国外长在慕尼黑会议上发布主旨讲话:没有了规矩,昨天在餐桌边,明天就可能在菜单上第二件事:国防部:美军事挑衅改变不了台湾是中国的台湾这一事实第三件事:韩外长:美韩同盟重于中韩伙伴关系第一件事,据北京日报报道称,中国外交部长在第61届慕尼黑安全会议“中国专场”上的主旨讲话。外长表示,我们所处的是一个更加变乱交织

27国围攻下,普京派绍伊古抵京,对华反复强调4个字

欧盟27国再度对俄罗斯发动制裁,莫斯科已经没有任何退路可言。关键时刻,普京派遣绍伊古抵达北京,对华反复强调立场一致四个字。虽然美俄已经开始就俄乌冲突和谈进行对话,但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制裁打压却并没有停止。前不久,欧盟27国针对俄罗斯进行新一轮制裁,重点打击俄罗斯的能源、矿产和金融命脉。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表示,欧盟对俄方的持续制裁不仅违反了国际法,也损害了欧盟成员国自身的利益。如果从表面看,这场制裁

特朗普上台倒计时,中方连出3招,在日本家门口,新的较量恐开始

多件大事在同一天发生,是巧合还是另有隐情?特朗普上台已进入倒计时,在此之前中方连出3招,中美新一轮的较量恐怕在日本家门口拉开了帷幕?距离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正式上台的日子已不到一周的时间,然而正是在这“倒计时”的关键节点,中美分别挥出重拳,多件大事也罕见地在同一天发生,似乎预示着中美双方都在抢时间,为未来新一轮的较量做好铺垫准备。首先,我们通过近期报道能够看到,在中国国防部发布东部战区代表团访问日本

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崇高目标不懈努力

2025年1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求是》杂志发表署名文章,展望和解读2025年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工作重点,强调中国愿同各国肩负历史使命,携手勇毅前行,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崇高目标不懈努力。图为2024年1月5日,中法两国嘉宾在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共同为北京天坛和巴黎圣母院冰雕揭幕。这是中法文化旅游年开幕式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两座巨型冰雕色彩斑斓、熠熠闪光,吸引众多

王毅会见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艾利森

中新社德国慕尼黑2月14日电(记者 马秀秀)当地时间2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出席慕尼黑安全会议期间会见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艾利森。王毅说,面对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局势变乱交织,中国一是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二是承担起大国责任和义务,继续为世界注入更多确定性,为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发挥建设性作用。三是同志同道合的国家一道,携手维护以联合国宪章为

行程有变?鲁比奥突遭意外,王毅外长率团出席,朔尔茨吃了闭门羹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称,美国国务卿鲁比奥乘坐的从美国华盛顿特区飞往德国慕尼黑的飞机遇到机械问题,这架飞机正在返回位于美国马里兰州的安德鲁斯空军基地。美国官员确认飞机返航是因为挡风玻璃破裂,一名官员称,飞机在安德鲁斯联合基地起飞后约90分钟发生机械故障。鲁比奥将换乘飞机继续慕尼黑之行。报道称,目前尚不清楚这次延误是否会导致他错过在慕尼黑与美国副总统万斯及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会议。据新华社报道,第61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