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某

北京警方刑拘16人:境内外均有犯罪窝点

民族资产解冻类犯罪是我们老生常谈的犯罪类型了,如今,随着互联网发展,这类犯罪又演变了。前不久,北京警方就在丰台区的一处公寓内找到了“演员”王某,他是新型民资诈骗犯罪中关键的一环。视频中的这名男子就是王某,他自称是一名退伍军人,还说自己为了参与扩大内需项目,甚至卖掉了房产。很快,专案组就在北京丰台一处公寓里,找到了王某。王某租住在这间10平米的公寓内,月租金1500元,在桌上还放着10万元的练功卷,

男子认为牌友没给“暗杠钱”起争执诱发心脏病去世 牌友被判担责7%赔偿6.2万元

麻将馆内,王某认为自己有一暗杠但牌友没给钱,两人遂发生争执,被人劝开重新坐下打麻将后,王某心脏病发作后经送医抢救无效去世……事后,家属起诉牌友及麻将馆老板索赔47万余元。2月24日,红星新闻记者从中国裁判文书网获悉,涉事牌友被判担责7%,赔偿6.2万元。麻将馆老板尽到了积极救助义务,对王某死亡无过错责任,不承担赔偿责任。60多岁的荆某在陕西省渭南市某镇开了一家麻将馆。2024年4月5日,男子王某、

住酒店不足两天拨出140余通电话,男子涉嫌参与电诈被刑拘

新京报讯(记者张静姝)近日,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将台派出所抓获一名帮境外电诈团伙架设号码转换设备的男子。新京报记者了解到,该男子入住朝阳区一家酒店后足不出户,两日内用酒店座机向外拨出了140余通电话,酒店工作人员察觉可疑后报警。目前男子因涉嫌参与电信诈骗活动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近期,将台派出所辖区某酒店反映,入住酒店的一名客人存在频繁向外地拨打电话、异常使用座机的情况。民警获悉后,一边让酒店稳住屋

最高法:加大力度打击婚骗 坚决否定借婚姻索取财物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2月28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言)最高人民法院今天发布第二批涉彩礼纠纷典型案例。最高法指出,本批典型案例着力明确,加大力度打击婚骗行为,坚决否定借婚姻索取财物。民法典规定:“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2024年2月1日起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条规定:“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一方以彩礼为名借婚姻索取财物,另一方要求返还的,人民法院应

辽宁铁岭一私家车冲进医院致1人死亡,警方通报:系误踩油门

铁岭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2月22日晚通报:2月22日11时17分许,王某(女)驾驶私家车载其母亲和妹妹到银州区某医院就诊,进院时与另一车辆发生剐蹭,误踩油门驶入医院门厅,造成两人受伤,其中一人经抢救无效死亡。驾驶人王某已被公安机关当场控制,经检测,已排除酒驾、毒驾嫌疑。目前,事故正在进一步调查处理中。

"高管男友"实为赌徒!无锡检察披露"恋爱杀猪盘":一年诈骗189万

近日,无锡市惠山区人民检察院公布了一起假交往真诈骗的案件。去年,陈某通过一款热门手游认识了男子王某,两人通过微信联系,见面之后很快确立了恋爱关系。然而,这段看似甜蜜的恋情背后,却隐藏着一个精心设计的大骗局。两人相识相恋后,王某告诉陈某,自己是无锡一家酒吧的高管,收入丰厚,并把自己在网络上赌博的资金流水拉出来,说资金流水是他投资理财的余额,自己有高超的投资理财技术。在取得陈某的信任后,王某开始以各种

辽宁铁岭一私家车冲进医院致1死1伤 警方通报

中新网2月23日电 据“铁岭交警”微信公众号消息,辽宁省铁岭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发布通报称,2025年2月22日11时17分许,王某(女)驾驶私家车载其母亲和妹妹到银州区某医院就诊,进院时与另一车辆发生剐蹭,误踩油门驶入医院门厅,造成两人受伤,其中一人经抢救无效死亡。驾驶人王某已被公安机关当场控制,经检测,已排除酒驾、毒驾嫌疑。目前,事故正在进一步调查处理中。

【社论】婚姻不应沦为牟利的工具

2月28日,最高法发布第二批人民法院涉彩礼纠纷典型案例,其中几起利用婚姻谋取财物的案例,格外引人关注。在一些案例纠纷中,恋爱、婚姻成了牟利的工具,人民法院对此坚决否定。比如赵某诉孙某离婚纠纷案中,孙某在较短时间内多次“闪婚”,法院判令孙某返还全部彩礼8.6万元。这一案例明确,短期内多次“闪婚”并收取高额彩礼,可以认定以彩礼为名借婚姻索取财物。再如王某诉李某婚约财产纠纷案中,在双方恋爱期间,李某多次

短时间多次闪婚均接收较高数额彩礼 最高法发布一批涉彩礼纠纷典型案例

记者从最高人民法院获悉,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部署,进一步促推移风易俗,治理高额彩礼,最高人民法院认真总结涉彩礼纠纷司法解释施行以来各地遇到的具体情况,结合人民群众反映较多的热点问题,今天发布第二批涉彩礼纠纷典型案例。本批典型案例着力明晰以下内容:加大力度打击婚骗行为 坚决否定借婚姻索取财物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二条规定:“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涉彩礼纠纷司法解释第二条规定:“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一方

员工用自己收款码替换餐饮店收款码,被判2年有期徒刑罚金2万

电子支付如今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无论是扫码还是出示支付码都已经习以为常,但很多人有时会忽略一点,通过电子支付的款项是否真正进入了商家的账户?近日,吉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由扫码支付引起的盗窃案件。2023年12月至2024年6月,被告人王某在吉林市某餐饮店担任前台期间,发现多数顾客通过扫描前台支付宝、微信收款码扫码结账,因自己手头紧张,遂采取用自己收款码替换餐饮店收款码收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