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

麦盖提县:春耕正当时 春灌保丰收

在麦盖提县尕孜库勒乡英巴扎村村民买买提·艾山的红枣地里,一渠春水缓缓淌进广袤农田,买买提·艾山早早就扛着坎土曼等工具,忙着开沟疏渠、引水灌溉,看着春灌水流进自家枣园,他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对今年的收成也充满了信心。买买提·艾山说道:“我家种植了26亩红枣,如今已悉数完成了灌溉工作。村干部们经常过来跟我们讲解浇水的标准和水肥搭配比例。去年,我家红枣喜获丰收。今年,我们更是精心照料,及时浇水、施肥

一年之计|“种一季”变“收两季” 高标准农田助力农业增效益

新华社石家庄3月1日电(记者赵鸿宇、董笑坤)近日,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黄粱梦镇薛庄村的村民们开始在农田中忙碌。与往年不同,今年农户在对小麦进行田间管理。3月1日,薛庄村村民利用农业机械进行农田灌溉。新华社记者 赵鸿宇 摄薛庄村地处太行山丘陵地带。与周边平原地区的农户每年夏季收小麦,秋季收玉米相比,这里之前由于灌溉条件不足,每年只能种植一季玉米,而且还是“望天收”,平均亩产仅300公斤,土地在剩余时间

岳阳一灌溉水渠护坡建好不久便坍塌,镇政府:还未验收,正整改修复

极目新闻记者 丁鹏2月27日,有网友发视频称,湖南岳阳华容县一段水渠的护坡刚建好不久就发生坍塌和裂缝。27日晚,华容县注滋口镇政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那段农业灌溉水渠正在建设中,还未验收,目前正在对事发渠段进行整改修复。视频显示,一段水渠的护坡砖块发生大面积坍塌,裸露出下面的泥土,此外护坡上还出现一段几百米长的裂缝。现场视频截图27日下午,现场一名目击者向极目新闻记者介绍,网友视频中那段坍塌的护坡位

大石峡水利枢纽春启新程 冲刺下闸蓄水新目标

随着春日的到来,新疆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全面吹响了复工复产的“冲锋号”。作为塔里木河流域的关键性水利工程,大石峡项目正以全新的面貌和充沛的活力,全力投入到生产之中,奋力冲刺下闸蓄水的新目标。2月25日,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II标段施工现场一片繁忙景象。车辆穿梭不息,机械轰鸣,建设者陆续返岗,正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紧张而有序的工作中。中国能建葛洲坝市政公司新疆大石峡Ⅱ标项目部工程管理部部长何国庆介绍:“自

五河县新集镇:抽水抗旱解 “渴” 忧 守护农田保丰收

中新网安徽新闻2月26日电(孙京城) 近日,持续的少雨天气给五河县新集镇的农业生产带来了严峻挑战,多地农田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为保障农作物正常生长,确保农民收成不受太大影响,新集镇政府迅速行动,积极组织开展抽水抗旱工作,守护好农户的“粮袋子”和“钱袋子”。在抽水抗旱行动中,新集镇政府充分调配各类抽水设备,协调调用6台大型自动喷灌机,群众自发组织喷灌机10余台,分别安置在镇内各主要灌溉水源点以及受灾

东营黄河麻湾管理段:春意盎然,工程管理正当时

记者从东营黄河河务局麻湾管理段获悉,2025年春季,东营黄河河务局麻湾管理段积极部署,全面开展春季工程管理工作,旨在确保河务工程的安全稳定,并着力提升工程整体面貌。麻湾管理段充分利用春季有利时机,对淤区护堤地及边埂进行了细致的整理。通过采用专业机械设备,对边埂进行了加固和修整,显著提升了工程面貌。同时,为准备春季树株浇灌工作,管理段已提前规划,并对树坑进行了全面整理,以确保浇灌时能够精准灌溉,从而

乡村振兴新图景|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助力高标准农田建设

坐落于平江河畔的巨丰堰始建于1767年,至今已发挥灌溉功能近260年。这座古堰集防洪、灌溉、排沙等功能于一身,布局合理、结构科学,是丘陵山区引水灌溉枢纽的典范。过去数百年间巨丰堰不断修葺,“立体化”灌溉工程体系也得以不断发展完善。2024年巨丰堰工程成功入选第十一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而围绕它打造的高标准农田已有近万亩。正值春耕,这处古老的灌溉工程也将在高标准农田灌溉中焕发出新的活力。作者:李爱

阳信县劳店镇:多措并举保春灌 不误农时不负春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高艳蕊 通讯员 郭思琪人勤春来早,春灌正当时。为确保春灌顺利进行,保障春耕生产用水需求,连日来,阳信县劳店镇抢抓农时,积极组织人力物力,全面开展春灌蓄水工作,为春耕生产保驾护航。劳店镇高度重视春灌工作,定期召开专题会议进行调度部署,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会议要求科学调度水源,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强水资源统一调度,科学制定用水计划,确保春灌用水需求;加强工程维护,对辖区内灌

聊城市数智赋能农田春灌节水增效

原标题:数智赋能农田春灌节水增效2月18日,聊城临清市金郝庄春灌工作进入高峰期。“小麦正要用水,黄河水就来了。借助这台水肥一体化喷灌机,我这300亩地3天就浇完了,不仅省时省力,每亩地灌溉成本还能省30多块钱。”种粮大户王玉宝高兴地说。“灌区充分发挥数字孪生技术的优势,提前对旱情进行分析预测,科学调配水资源,推进农业灌溉节水增效,为实现粮食丰产丰收,兜牢粮食安全底线提供坚实水源支撑。”聊城位山灌区

看,田间地头的“科技范儿”(国际人士看中国乡村全面振兴)

宋展在昆明理工大学试验田做食用玫瑰水肥质量实验。张东伟摄诺伯特·菲舍(左一)正在与农技人员讨论育苗技术。受访者供图津田贤一(左)在指导学生做实验。人民日报记者 范昊天摄农业科技护航粮食稳产丰产、人工智能赋能农业转型升级……近年来,中国科技创新成果在农业领域加速应用,持续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不少外国朋友成为中国科技兴农富农的见证者和受益者。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来自老挝的留学生、德国的农业专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