溢价

122轮竞价、溢价21.61%,绿城中国14.29亿元竞得苏州工业园区宅地

2月19日,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金堰路西、金鸡湖大道北的苏地2025-WG-Z02号地块进入限时竞价环节,该地块吸引多家房企参与竞拍,最终,绿城中国(03900.HK)旗下的绿城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经过122轮竞价,以14.29亿元的总价竞得该地块,溢价率21.61%,成交楼面价26754元/平方米。图片来源:中指院出让文件显示,该地块规划为城镇住宅用地,建设用地面积29683.72平方米,规划

成都成华区涉宅地块溢价28.26%成交,土地市场竞争加剧

2月18日,四川省成都市以溢价率28.26%成交一宗兼容商业的住宅用地,由华润置地以17.08亿元摘得。该地块为成华区保和街道长春社区2、3、4组,东升社区10组地块,建设用地面积48247.47平方米(合72.3712亩), 规划建筑面积96494平方米(其中混合的零售商业计容建筑面积比例不小于计入容积率总建筑面积的5%且不大于10%),容积率2.0,建筑限高80米; 起拍楼面价13800元/平

溢价达12倍,《哪吒2》单张票价被炒至上千元

《哪吒之魔童闹海》(《哪吒2》)在海外内持续热映之际,该片票价遭遇疯狂炒作。2月21日,界面新闻在咸鱼平台查询发现,中国电影博物馆IMAX GT巨幕激光影厅2月22日两张夜场电影票标价达到2080元,一张票超过1000元,比官方83元的单张票价高出12倍。据《北京日报》报道称,影博IMAX GT厅2月23日(星期日)的6排12座一张票价被炒到2775元,溢价超过30倍。此外,中国电影博物馆IMAX

超10倍溢价!《哪吒2》票价被炒至1040元……

1040元看一场《哪吒之魔童闹海》(《哪吒2》),你愿意吗?《哪吒2》票房火热,吸引大量观影主力,也提升了大众对特效厅的关注。灯塔专业版数据分析师陈晋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今年春节档IMAX影厅票房突破3.6亿元,同比去年历史最高春节档的IMAX票房提升超8成。”影博一票难求,倒卖帖比比皆是电影爱好者为了寻找“IMAX厅中的MAX”,盯上了中国电影博物馆那块宽27米、高21米的超大银幕。《哪吒

【深度】“输血”实控人?海兰信的资产腾挪术

界面新闻记者 | 陈慧东日前,海兰信(300065.SZ)披露重大资产重组预案,拟向实控人申万秋持股62.6%的申信投资等多家公司发行股份,购买海兰寰宇100%股权。这不是海兰信第一次购买实控人旗下资产。2020年2月,海兰信以3.4亿元现金收购申万秋控制的欧特海洋100%股权,收购溢价超7倍。2015年,海兰信作价5.5亿元收购的海兰劳雷也是申万秋旗下产业。这两桩高溢价的收购案,标的公司因种种原

土地市场升温背后:核心城市加大优质地块供应,多地房价“回稳”

近日,土地市场升温明显,包括上海、浙江省杭州、江苏省苏州等在内的多个城市频现高溢价地块,像杭州短期内出现多个地王地块。与此同时,民营地产企业、外资地产企业再次入场,参与土地竞买;溢价成交的地块不再局限于核心城市的核心区域,部分城市的远郊市场开始回暖。土地市场升温的背后,房价“止跌回稳”的趋势逐渐形成。全国房价跌幅持续收窄,二线城市新房价格环比上涨;而高溢价土地成交或推动高能级城市新房均价上行,同时

土地市场升温背后:核心城市加大优质地块供应,多地房价“回稳”

近日,土地市场升温明显,包括上海、浙江省杭州、江苏省苏州等在内的多个城市频现高溢价地块,像杭州短期内出现多个地王地块。与此同时,民营地产企业、外资地产企业再次入场,参与土地竞买;溢价成交的地块不再局限于核心城市的核心区域,部分城市的远郊市场开始回暖。土地市场升温的背后,房价“止跌回稳”的趋势逐渐形成。全国房价跌幅持续收窄,二线城市新房价格环比上涨;而高溢价土地成交或推动高能级城市新房均价上行,同时

土地市场升温背后:核心城市加大优质地块供应,多地房价“回稳”

近日,土地市场升温明显,包括上海、浙江省杭州、江苏省苏州等在内的多个城市频现高溢价地块,像杭州短期内出现多个地王地块。与此同时,民营地产企业、外资地产企业再次入场,参与土地竞买;溢价成交的地块不再局限于核心城市的核心区域,部分城市的远郊市场开始回暖。土地市场升温的背后,房价“止跌回稳”的趋势逐渐形成。全国房价跌幅持续收窄,二线城市新房价格环比上涨;而高溢价土地成交或推动高能级城市新房均价上行,同时

高盛:A股有望在未来三个月内反超港股

高盛在2月23日报告中指出,当A股与H股收益差距超过15%时,市场领导地位有95%的概率出现反转。基于此,高盛认为在估值优势和政策预期支撑下,A股有望在未来三个月内迎来追赶反弹,预计将有2%的超额回报。此外,A股相对H股的估值溢价已从三个月前的34%收窄至目前的14%。如果回升至过去一年的平均水平,意味着A股估值有约10%的上升空间。(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