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

2024年度广东新增16处省级重要湿地

近日,广东省林业局发布了2024年省级重要湿地名录,广东广州荔湖、广东广州海鸥岛红树林、广东珠海水松林等16处湿地入选,其中,以红树林为主要保护对象的有9处,超过总数的一半,全省省级重要湿地增加至43处。目前,全省共有国际重要湿地6处,国家重要湿地3处,省级重要湿地43处。广东珠海水松林省重要湿地(通讯员供图)据了解,本次入选的省级重要湿地分布在广州、珠海、汕头、梅州、汕尾、中山、江门、湛江、茂名

甘肃张掖:天鹅舞动湿地公园

1月22日,大天鹅在甘肃省张掖市国家湿地公园内嬉戏。近日,甘肃省张掖市国家湿地公园迎来大批越冬的大天鹅在此栖息、觅食,灵动的身影为冬日的湿地增添了生机。近年来,张掖市不断加大生态保护力度,湿地生态得到持续改善,每年吸引大批候鸟来此越冬。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1月22日,大天鹅在甘肃省张掖市国家湿地公园内嬉戏。近日,甘肃省张掖市国家湿地公园迎来大批越冬的大天鹅在此栖息、觅食,灵动的身影为冬日的湿地增添

江西余干:万羽候鸟的“冬日天堂”

央视网消息近日,江西上饶余干插旗洲湿地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候鸟“大聚会”,这片位于江西的生态宝地,再次成为观鸟爱好者和摄影发烧友的热门打卡地。每年秋冬,数以万计的候鸟从遥远的西伯利亚、蒙古等地飞来,在插旗洲的浅滩、草甸和水域间栖息、觅食,场面蔚为壮观。插旗洲湿地拥有丰富的水生植物和鱼虾资源,为候鸟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同时,当地政府和环保组织近年来大力加强湿地保护,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候

甘肃张掖:天鹅舞动湿地公园

近日,甘肃省张掖市国家湿地公园迎来大批越冬的大天鹅在此栖息、觅食,灵动的身影为冬日的湿地增添了生机。近年来,张掖市不断加大生态保护力度,湿地生态得到持续改善,每年吸引大批候鸟来此越冬。1月22日,大天鹅在甘肃省张掖市国家湿地公园内嬉戏。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1月22日,大天鹅在甘肃省张掖市国家湿地公园内嬉戏。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1月22日,大天鹅在甘肃省张掖市国家湿地公园内嬉戏。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广东:在“+”里种红树,铺就又一道绿水青山的繁荣发展路

夕阳西下,飞鸟嬉戏、鱼虾成群,台山镇海湾海岸线边微风徐徐,渔船回岸,倦鸟归林,共同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生态画卷。江门市台山镇海湾红树林片区是粤港澳大湾区保存最完整、连片面积最大的原生红树林之一,红树林面积达682.41公顷,这里正在建设成为广东4个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之一。广东红树林面积达1.14万公顷,位居全国首位。近年来,广东省将红树林保护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统筹规划红树林保护修复工作,加强红树林

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研究中心武汉分中心揭牌

新京报讯 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消息,近日,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研究中心武汉分中心揭牌。武汉是被列入《候鸟迁飞通道保护修复中国行动计划(2024-2030年)》的重要城市,湿地总面积约占全市面积的1/4。丰富的湿地为候鸟迁徙提供了必需的栖息地和生存资源,使武汉成为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通道候鸟的重要越冬地、繁殖地和迁徙停歇地。据统计,武汉连续3年每年新增6至7种候鸟。截至目前,全市共记录到野生鸟

串景成线,打开新体验(美丽中国·不一样的生态游②)

核心阅读一条生态旅游线路,能有多少种新体验?在莽莽山林听林改故事、在闽江源学自然新知……在生态资源丰富的福建,摄影、写生、影视等新兴文旅业态蓬勃兴起,绿水青山间发展的底蕴更加浓厚。冬日暖阳,山风拂面。在福建龙岩市武平县万安镇捷文村,沿着武夷山国家森林步道武平段行走,满眼苍翠,鼻尖萦绕着草木清香。在福建,有这样一条生态旅游线路,串起天阶山国家森林公园、建宁闽江源国家湿地公园、中山河国家湿地公园等,涉

炼就遥感成像的“火眼金睛”(讲述·弘扬科学家精神)

人物小传李树涛,1972年生,辽宁凌海人。湖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兼机器人学院院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负责人。长期从事智能融合感知领域的研究工作,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太空中一颗颗人造卫星包围着地球,织成了一张覆盖全球的“天网”,大到山丘、河流,小到村居、街道,都可以清晰观测。在过去,受制于单位时间内空间与光谱信息的采样极限,遥感

调查显示长江宜昌段栖息中华秋沙鸭超200只

中新网宜昌1月22日电 (董晓斌 舒仁庆)记者22日从湖北省宜昌市林业和园林局获悉,在刚结束的湖北省2024年冬季鸟类资源调查中,在长江宜昌段栖息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数量超过200只,并发现两处新的中华秋沙鸭栖息地。中华秋沙鸭在远安沮河国家湿地公园越冬。舒仁庆 摄 宜昌地处长江中上游结合处,长江岸线长232公里。近年来,宜昌推进长江岸线绿色生态廊道建设,全力打造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长江宜昌

中国科技馆推出“润泽湿地,循环共生”主题展览及科普活动

中国日报1月19日电 (记者 闫东洁)中国科技馆1月17日发布信息称,2025年寒假来临之际,该馆联合中国绿化基金会等策划的“润泽湿地,循环共生”主题展览当天对公众正式开放,并同步推出系列科普活动,旨在通过展示保护湿地和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来提升公众的环保意识。湿地与海洋、森林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对维持生态平衡和提供人类生活所需资源具有关键作用,被誉为“文明的摇篮”。其中,被形象称为“地球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