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

“挂名”法定代表人被“限高”,能否通过诉讼涤除工商登记不再“背锅”?

大众网记者 侯祥家 通讯员 祝晶晶 青岛报道“我当初只是帮朋友签个字,从没去过公司,更别谈经营管理了,现在公司负债累累、人去楼空,我却被法院下达了限制高消费令……”某科技公司的“挂名”法定代表人王某在庭审中诉说着自己的“委屈”。某科技公司于2006年登记成立,杨某持有公司100%股权,是公司唯一的股东。2015年,杨某与王某签订协议,约定:杨某系青岛某科技公司的实际控制人,王某仅为该公司的“挂名”

女子在微信群看到自己被裁员,法院:公司赔偿4.5万元

网络办公是当下工作中的常见形式,微信工作群也已成为企业日常管理的渠道之一。然而,有的用人单位直接在微信中通知裁员信息,随后将员工移出工作群,这是否意味着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呢?员工与公司观点不一致,最终闹上法院讨说法。近日,广东汕头中院公布了这起劳动纠纷判决结果。刘女士入职某公司,未签订正式劳动合同,仅签署过员工手册。某日,该公司微信工作群发布了一则《通知》,内容为:因公司效益不好,经公司研究决定进行

广东高院紧扣三个重点做实脱薄工作

本报讯(记者 吁青 通讯员 马卓尔 缪伟奋)近日,记者从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了解到,截至去年底,3家全国相对薄弱基层法院、3家全省相对薄弱基层法院已实质解决薄弱问题50个,结案率、上诉率、申诉申请再审率等指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坚持以“规”为纲,广东高院按照“省高院主导、中级法院主抓、基层法院主责”原则,提出领导挂点联系、条线帮扶指导、开展结对共建等“十项联动帮扶举措”。广东高院以问题为导向,明确领导

严惩助农摆拍、“星期猫”、热射病工伤等案例写入今年四川省高院工作报告

1月21日下午,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王树江代表四川高院向四川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作报告。报告中提到,去年一年,全省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185.97万件,审、执结168.16万件,审判质效连续两年达标率100%,稳居全国第一方阵,以审判工作现代化支撑和服务四川现代化建设。报告中,有许多过去一年公众所熟知的案例,包括“星期猫”、激活热射病工伤认定“沉睡”条款、严惩助农摆拍等,展示出法院以实

韩国代总统要求调查破坏首尔西部地方法院的暴力事件

韩国代总统崔相穆1月19日要求警方对于暴力破坏并闯入首尔西部地方法院的人员展开严正调查,并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当地时间1月19日凌晨,在首尔西部地方法院签发对尹锡悦的拘留令后,百余名尹锡悦支持者闯入法院,并与警方发生冲突,造成9名警察受伤,其中4人伤势严重。韩国警方随即投入大量警力,开始疏散行动,并逮捕了45名侵入人员。(CCTV国际时讯)

成都中院工作报告:去年受案64.10万件,严惩集资、养老、电诈犯罪

2月26日,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杨诚代表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在成都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作报告。报告提到,2024年,全市两级法院受理案件64.10万件、结案56.06万件,同比分别增长0.47%、4.34%,法官人均结案443.19件。其中,市法院受理案件6.42万件,结案5.24万件。全市法院受理案件数居全国中级法院(含辖区)首位,占全省法院34.49%,审判质效在副省级城市法院中

“是她先调戏我”!男员工搂抱女同事被解雇,辩称“挠痒痒”!法院:这个动作说明一切

男员工搂抱女同事,公司解除劳动合同,男员工不服诉至法院要求公司支付赔偿金,法院判了。事件回顾:男员工搂抱女同事被开除向公司索赔李巡欢(化名)原来是某机械公司员工,2018年,他因搂抱女同事,被公司开除。公司视频资料显示——2018年2月4日0:33:10秒左右,李巡欢夜班时,从背后搂抱女同事孙小妹(化名),0:33:15秒左右,孙小妹有左右扭动的动作,似乎在试图脱离李巡欢的搂抱。0:34:5秒左右

韩国宪法法院:25日下午进行尹锡悦弹劾案最终辩论

当地时间20日,韩国宪法法院宣布于25日下午进行总统尹锡悦弹劾案最终辩论。据悉,最终辩论结束后,宪法法院将进入内部评议阶段,随后择机宣布弹劾案最终结果。宪法法院或将在3月初决定是否罢免尹锡悦。(总台记者 唐鑫)编辑/樊宏伟

一公司欠钱不还,却与股东有百万元转账记录,法院:股东抽逃出资,还钱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可如果钱借给了公司,公司又没有财产可供执行,债权人还可以通过什么途径拿回欠款呢?近日,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发布一起典型案例,某公司股东将公司作为自身逃避债务的工具,债权人以股东抽逃出资为由诉至法院。最终,法院判决要求股东在抽逃出资范围内对债务人甲公司应履行的债务承担补充赔偿责任。案情介绍张某向法院起诉甲公司胜诉后,申请强制执行,法院经核实甲公司无财产可供执行,终结本次执行程序。

百万工资被拖欠4年,讨回后要交税32万7?法院判了

近日,江苏江阴一起特殊的个税纠纷案引发关注。蔡先生历经诉讼,讨回被拖欠4年的工资及赔偿金共计百万元,却被公司一次性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32.7万元。蔡某认为税务部门将多年收入合并计税导致应纳税额畸高,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法院审理认定,用人单位因长期拖欠工资导致劳动者一次性取得多年收入,税务部门若机械计税,将加重劳动者负担。最终判决撤销税务部门原答复,责令重新核算。经调整,蔡某获退税4.7万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