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

海上巨无霸!亚洲首艘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由中国制造

“海上神器展锋芒,油气开发创辉煌”。今天说的神器就是中国制造的亚洲首艘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FPSO)——“海葵一号”。《渔舟唱晚》在民族音乐里可谓是鼎鼎有名。音乐一响起,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画面:一艘艘小渔船慢悠悠地往回划,渔夫们一边哼着小曲儿,一边收获着满船的鱼虾。整个画面,透着一股宁静、丰收的喜悦劲儿。再把目光投向大海,碧波之上,“海葵一号”正静静伫立,宛如一朵盛开在大海之上的巨大葵花,看

我国海上最老在生产油田年产量突破100万方

中新网天津2月26日电 (记者 王君妍)记者26日从中国海油天津分公司获悉,我国海上最老在生产油田——埕北油田年产油气当量首次突破100万立方米,约为1985年投产之初的2.3倍,为海洋油气高效开发提供了宝贵经验。2月26日,记者从中国海油天津分公司获悉,我国海上最老在生产油田——埕北油田年产油气当量首次突破100万立方米。 (中国海油天津分公司供图) 埕北油田位于渤海西南部,于1985年建成投产

报告:油气行业正从“稳中有变”转向“变中求稳”

中新网北京1月21日电 (王梦瑶)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21日在北京发布的《2024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指出,2024年,油气行业整体呈现“稳中有变”的态势,全球经济在复杂环境中展现韧性。2025年,油气行业将进入“变中求稳”的全新发展环境。这是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在北京连续第17年发布油气行业年度报告,发布会同时发布《“十五五”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环境展望》,并首次对外公开发布《中

新华财经|10910米!我国首口超万米科探井完钻

新华社北京2月20日电(记者安娜、王钊)记者20日从中国石油集团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日前,我国首口超万米科探井——深地塔科1井在地下10910米胜利完钻,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垂直深度井,并创造了全球电缆成像测井“最深”、全球陆上钻井突破万米“最快”等多项工程纪录。图为深地塔科1井现场(中国石油供图)深地塔科1井于2023年5月30日开钻,肩负着科学探索、发现油气重大使命,是中国石油建设世界能源与化

首超4亿吨!2024年我国国内油气产量当量创历史新高

国家能源局今天(20日)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国内油气产量当量首次超过4亿吨,连续8年保持千万吨级快速增长势头。原油产量达2.13亿吨,相比2018年增产2400万吨。天然气产量2464亿立方米,近6年年均增长130亿立方米以上。我国最大油气田—中国石油长庆油田累计生产油气当量突破10亿吨。大庆、胜利等老油田持续稳产,发挥重要基础作用。海洋、非常规油气成为上产“主阵地”。海洋油气快速上产,

10910米!中国首口超万米深井完钻

2月20日,从中国石油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日前,中国首口超万米科探井——深地塔科1井在地下10910米胜利完钻,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垂深井并先后创造了全球尾管固井“最深”、全球电缆成像测井“最深”、全球陆上钻井突破万米“最快”、亚洲直井钻探“最深”、亚洲陆上取芯“最深”等五大工程纪录,这是我国继“深空”“深海”之后,在“深地”领域取得又一重大进展。深地塔科1井于2023年5月30日开钻,肩负着科学

渤中26-6油田开发项目(一期)投产

中国日报2月7日电(记者 郑欣)2月7日,中国海油发布消息,位于我国渤海的亿吨级油田渤中26-6油田开发项目(一期)顺利投产,标志着全球最大变质岩潜山油田正式进入生产阶段,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渤中26-6油田位于渤海中部海域,距离天津市约170公里,平均水深约20米,自2022年发现以来,累计探明油气地质储量超2亿立方米。按照正常采收率测算,渤中26-6油田能够开采原油超3000万立方

A股收评:创业板指跌3.82%,机器人、算力等概念集体调整,油气、白酒股逆势活跃

2月28日下午,A股收市,三大指数持续走低,上证指数收跌1.98%,深证成指收跌2.89%,创业板指收跌3.82%;北证50收跌4.32%。当天,两市成交额18670亿元,较上一交易日缩量1376亿元;大盘资金净流出超1554亿元。市场股票呈现跌多涨少的态势,570只股票上涨,4773只股票下跌。其中,56只涨停股、47只跌停股。板块方面,油气开采及服务、白酒等行业及可燃冰概念涨幅居前。自动化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