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
登上《自然》杂志 我国科研团队让催化寿命突破1000小时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杨洁)氢能被认为是未来全球能源体系的重要支柱,高效、稳定、低成本的氢能生产已成为能源科技发展的关键挑战。近日,中国科学院大学周武教授团队与北京大学马丁教授团队合作,在《自然》杂志发表研究成果论文,报道了一种全新的高活性产氢催化剂稳定策略。催化技术在现代化学工业中占据核心地位,全球超过80%的工业化学品生产依赖催化过程。作为催化反应的核心,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
“成渝氢走廊”30辆氢能重卡接轨中欧班列
1月23日,红星新闻记者从成都国际铁路港获悉,“川渝氢航 氢启未来”成都青白江氢能车辆交付暨首发仪式在成都国际铁路港举行,首批30辆氢能重卡在成都青白江区与重庆九龙坡区之间,同日实现往返对开,为成渝地区氢能商用车商业化运营提供了新样板。据悉,此次开行的30辆氢能重卡系重庆渝鸿创能物联科技有限公司与成都市国运宏通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合作,双方依托成都国际铁路港的物流集散优势,探索低碳货运解决方案,推动
10亿元项目落地青岛!
事关氢能产业发展,青岛又有新动作。 2024年12月28日,青岛市氢能产业园光伏发电-制氢一体化项目正式签约。 该项目总投资10亿元,由青岛市氢能产业园所在的西海岸新区泊里镇人民政府与浙江杭泰数智能源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江杭泰”)合作推进。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继7月12日青岛市氢能产业园第一次集中签约后再次落地的重要项目。 从整个外部发展来看,氢能产业地位不断上升。 2024年年初,新型储能
工业重镇发力氢能产业(经济新方位·能源新业态)
图为张家港市一家加氢站。受访者供图今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正式实施,明确积极有序推进氢能开发利用,促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当前,氢能产业正在我国加速培育,制备、储运、加氢、燃料电池等主要技术不断突破,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进行,产业规模日益壮大。在制造业基础雄厚的江苏张家港,一条氢能“制、储、输、用”产业链正在形成,并不断延伸。这一前景广阔的清洁能源是如何利用的?技术有何突破?怎样降低绿氢成本?近
综述|日本“智慧能源周”展示最新可再生能源技术
新华社东京2月21日电 综述|日本“智慧能源周”展示最新可再生能源技术新华社记者钱铮为期3天的第23届日本“智慧能源周”21日在东京国际展览中心闭幕。展会汇集来自约4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600家企业和机构,展示了氢能、燃料电池、蓄电池、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等领域的最新技术和解决方案。日本商船三井公司希望依靠自动驾驶的船舶利用海上风力生产氢能。该公司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岛健太郎介绍,公司正在推进“捕风者
芬兰首个绿色氢能工厂投入商业运营
【芬兰首个绿色氢能工厂投入商业运营】财联社2月13日电,芬兰P2X Solutions公司于12日发布新闻稿说,该公司位于哈尔亚瓦尔塔的绿色氢能工厂已开启商业运营。该工厂电解制氢的产能达到20兆瓦。这是芬兰首个投入商用的绿色氢能项目,其投产是芬兰氢经济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据芬兰国家广播公司报道,目前该工厂生产的氢能主要用于制造业和化学工业。这家公司还计划在芬兰东部和北部建设两座氢能工厂,并逐步将两座
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举办开年年会 专家共话氢能青年人才孵化
2月21日,氢能新质生产力的开年年会在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举办。本次大会由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主办,北京市氢未来职业技能学校承办,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行业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深入探讨氢能产业的发展路径与未来前景。近年来,在政策大力扶持、技术持续创新、产业深度协作以及市场需求驱动下,氢能产业处于蓬勃发展上升期,众多氢能企业积极投身于产业发展浪潮中,为推动氢能产业进步贡献重要力量,产业未来前景和人才培养也成
吉林省:每年组织100场以上小型化精准对接活动 引进汽车、碳纤维、氢能、人参、低空经济等100个重点产业项目
【吉林省:每年组织100场以上小型化精准对接活动 引进汽车、碳纤维、氢能、人参、低空经济等100个重点产业项目】财联社2月27日电,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6日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高水平开放发展的若干措施》。其中提出,建立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重点区域的合作对接机制。每年组织100场以上小型化精准对接活动,引进汽车、碳纤维、氢能、人参、低空经济等100个重点产业项目。深化吉浙对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