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副教授蔡磊说初五“迎财神”民俗 极目新闻记者 徐颖“东西南北中,财富五路通。”春节期间有许多讲究和习俗,大年初五是中国民间“迎财神”的日子。按照民间传统习俗,这一天要打扫庭院“扔穷”,打开大门迎接财神。早上也要放几挂鞭炮,有让鞭炮驱走晦气和送穷的寓意。蔡磊副教授正月初五迎财神的民俗因何而来?武汉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蔡磊向极目新闻记者介绍,正月初五接财神的缘起有多种说法,一说农历正月初五,财神爷赵公明元帅将在这一天带领五路财神,巡视 新闻 2025年02月05日 0 点赞 0 评论 20 浏览
国家统计局:2024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2% 国家统计局消息,2024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14374亿元,比上年增长3.2%,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257574亿元,下降0.1%。从环比看,1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0.33%。 新闻 2025年02月05日 0 点赞 0 评论 24 浏览
白衣小伙的“本能”,是根植于生命的道德习惯 近日,一段白衣小伙海边奋勇救人的视频在网上流传。事发海南万宁“海天一色”景区附近海滩,一个小女孩不慎被海浪卷进海里,妈妈去救也差点被卷入海里,这时一位白衣小伙冲过去营救,冒着被大浪卷走的危险,多次尝试终于把小女孩救上岸。视频发布到网络上之后,白衣小伙得到广大网友的称赞。在接受采访时,小伙子说当时顾不上害怕,只想着救人,说自己救人是出于“退伍军人的本能”。说救人是“退伍军人的本能”,或许是自谦,但对 新闻 2025年02月05日 0 点赞 0 评论 25 浏览
春节筷乐 “两个娘子小身材,捏着腰儿脚便开,若要尝中滋味好,除非伸出舌头来。”这是宋代女词人朱淑贞的《咏箸》诗,将筷子拟人化,读起来十分有滋有味。筷子在古代叫“箸”,后因民间风俗忌讳“箸”与“住”字谐音,有停止之意,很不吉利,于是为讨“口吉”,反其意而改称为“快”,加上“竹”字头,便成为书面文字的“筷”,以寄予一帆风顺之意。筷子是十分独特的餐具,于国人而言再熟悉不过,一日三餐几乎筷不离手。一双筷子在手,能挑 新闻 2025年02月05日 0 点赞 0 评论 31 浏览
新春走基层 | 美术馆里“送福” 新春假期美美与共 新春假期哪里去?美术馆里过大年!2025年新春假期,许多首都市民和外地游客在京过年,选择到美术馆里过大年!大年初一,中国美术馆开启第九届“送福贺新春”活动,为广大观众送上新春祝福。春节期间,不少美术馆均选择开馆连市,并为美术爱好者奉上新春展,据不完全统计本市有百个新展亮相蛇年新春。精品大展一馆齐赏中国美术馆送福迎春作为新春期间的文化惠民传统,“送福贺新春”已成为美术馆每年辞旧迎新的温暖仪式,深受观 新闻 2025年02月05日 0 点赞 0 评论 27 浏览
文化中国行丨火龙、板凳龙、百叶龙……来看不拘一格的龙舞之美 舞龙又称“龙舞”“耍龙灯”,是春节期间最具特色的民俗活动之一,距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春节之际,很多地方都会通过舞龙表演,来表达对新年的美好祝愿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龙舞庆新春,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符号。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一起来感受龙舞飘逸壮美的魅力。中国龙舞之美:走云连风 行气如虹早在汉代就有舞龙的相关记载,“鱼龙曼延”就是有代表性的舞龙表演,旨在祈福新的一年人畜兴旺、五谷丰登。 新闻 2025年02月05日 0 点赞 0 评论 25 浏览
千狮闹春!南北舞狮齐聚东岳庙 南拳和北腿、南腔和北调……乙巳蛇年第一天,北京东岳庙庙会热闹开启。七支南北舞狮队伍在东岳庙门前广场和西路广场热闹舞动,在春节期间为市民游客连续呈现南北舞狮的看家本领。北京东岳庙庙会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北京历史上最早的庙会之一,也是北京庙会的典型代表,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农历正月初一一大早,东岳庙已熙熙攘攘,不少市民携老扶幼一起赶来祈福、逛庙会。现场设置了“万象朝阳,庙会琳琅”市集,不 新闻 2025年02月05日 0 点赞 0 评论 26 浏览
春节假期过半,灵岩寺景区邀您继续知年俗、品年味 扫积尘,除旧秽,立春遇到六六顺。今天是大年初六,也是“迎财送穷”的日子。扫除旧年的贫困与不顺,迎接新一年的财富与好运。截至大年初六下午5点,山东文旅•灵岩寺景区春节期间游客接待数量53848人,游客数量同比增长19%。民间有个说法,正月里不能倒垃圾,不然会倒了“福气”,所以到初六这天,人们就会来个大扫除,把家里旮旯角落都清理干净,意味着一年都和穷没啥关系,能富贵有余。春节假期已经过了大半,可以来灵 新闻 2025年02月05日 0 点赞 0 评论 41 浏览
大年初五,迎财神! 今天是大年初五民间传说中这一天是财神的生日每到此时大街小巷都弥漫着喜庆的氛围人们祈愿新的一年里财运亨通、诸事顺遂今天不妨规划一下新一年的安排祝你新的一年所愿皆如愿所行皆坦途 新闻 2025年02月05日 0 点赞 0 评论 23 浏览
新春走基层丨非遗走入民间,侯氏社火脸谱让年味儿更浓 海报新闻记者 高雪婷 蔡溦 济南报道新春佳节临近,大街小巷都洋溢着节日的气氛。作为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侯氏社火脸谱的第六代传承人,刚进入2025年,侯志新就忙得不可开交。侯氏社火脸谱始于1820年,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将社火脸谱这样一种文化符号印刻到葫芦、木板、纸糊的面浆等载体上,形成了山东特有的一种民间艺术。随着“国潮风”的兴起,侯氏社火脸谱文创脸谱在春节期间订单不断,成为颇具“济南范 新闻 2025年02月05日 0 点赞 0 评论 23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