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

上海交大有“旭华路”和“旭华班”,“中国核潜艇之父”当初以专业第一考入

黄旭华 本文图片均为 上海交大 供图“敢做惊天动地事,甘做默默无闻人”、“此生属于祖国,此生属于核潜艇,献身核潜艇事业,此生无怨无悔”……为祖国的核潜艇事业,他功名赫赫却隐姓埋名三十年,离家正壮年,归来已花甲,主持设计了中国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全国道德模范,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

科学家胡懿娟教授从美归国,已入职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日前发布的2024年工作亮点回顾显示,科学家胡懿娟教授已于2024年7月入职母校北大。胡懿娟,本科就读于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博士毕业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回国前任美国Emory大学教授。她的研究专注于统计学、微生物学和遗传学的交叉领域,致力于解决实际的生物医学数据分析问题。去年11月,微信公众号“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BICMR”发布胡懿娟的“新入职教师访谈”

申进科受聘初中母校,建议国防教育应成为开学第一课必修课

南都讯 记者潘珊菊 通讯员贝宁 汤超红 刘少强 发自北京“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明确学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国防教育应成为我国大中小学开学第一课的必修课,培育广大青少年的家国情怀和国防意识。”人民空军首任新闻发言人、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军事领域专家申进科大校2月18日被母校聘为“国防教育”名誉校长时,提出上述建议。申进科被母校郑州市经开区黄店镇第一初

情系家乡和母校,石河子大学5名大学生回访莒县二中开展社会实践

为积极响应团中央“返家乡”社会实践号召,在青春奋斗中为家乡教育事业发展作出贡献,近日,石河子大学5名同学共同组建的“石大情牵莒县追梦团”成功被立项为校级社会实践团队,并在学校和学院的指导下,重返莒县第二中学开展优秀学子回访母校宣讲活动。为确保宣讲活动精彩纷呈,团队成员早在活动前期便开启了紧锣密鼓的筹备工作,为确定宣讲时间和宣讲内容做准备。同时,队员们还精心设计了调查问卷,并发放给母校同学,以收集他

青岛15中(青岛实验高中)校庆盛典诚邀全球校友回“家”

花好月圆,情满中秋 弦歌育栋,七秩芳华。 2023年12月30日 , 山东省青岛第十五中学(青岛市实验高级中学)将举办 建校70周年庆祝活动 。 七十载栉风沐雨、春华秋实,镌刻了十五中持续创新的拼搏印迹。站在新的时代起跑线,学校以“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为中心,坚持 “行知合一、人文固本” ,培养每一个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正向新人文教育2.0加速迈进。 1953-2023 重山叠水离岸人,

乳山一中致广大校友的一封信

亲爱的校友们:大家好!光阴荏苒、四时嬗递。亲爱的校友,可还记得甬路中央的“希望之星”白色雕塑,可还记得绿荫红瓦下的琅琅书声,可还记得那教室外墙上电铃的阵阵清脆声、铜钟悠悠敲击声……也许,这些镶嵌在青春韶华里的美好回忆,总会在不经意的那一瞬间,拨动思念母校恩师的心弦、荡起怀念同窗故友的思绪。素年锦时,初聚一中,巍巍青松陪伴我们度过了人生中最美好的高中时光;岁月沉香,青春无悔,徜徉在花样年华里的师生情

上海交大缅怀黄旭华院士,有一条“旭华路”一个“旭华班”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江倩倩 张文清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共和国勋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黄旭华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2月6日20时30分在湖北武汉逝世,享年99岁。黄旭华的故事,在母校上海交通大学被师生久久传颂。他掷地有声的誓言再次浮现在大家耳边:“此生属于祖国,此生属于核潜艇,献身核潜艇事业,此生无怨无悔”。黄旭华在家中排行老三,父亲和母亲都学过医,在当地开诊所和药房治病救人,颇

科学家胡懿娟教授从美归国,已入职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日前发布的2024年工作亮点回顾显示,科学家胡懿娟教授已于2024年7月入职母校北大。胡懿娟,本科就读于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博士毕业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回国前任美国Emory大学教授。她的研究专注于统计学、微生物学和遗传学的交叉领域,致力于解决实际的生物医学数据分析问题。去年11月,微信公众号“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BICMR”发布胡懿娟的“新入职教师访谈”

上海交大师生追忆黄旭华:黄老特别关注青年人“有信仰、有担当”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实习生 何奕辰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王烨捷)2月6日,共和国勋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因病医治无效,在湖北武汉逝世,享年99岁。2月22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学举行追思纪念黄旭华座谈会,深切悼念这位令人敬仰的老学长。“今天我想借上海交大的追思活动,跟大家说,每一张卡片,每一段文字,每一句追思都承载着无比珍贵的情谊,我们替父亲收下了,永久珍藏,感

上海交大师生追思校友黄旭华院士

中新社上海2月8日电 题:上海交大师生追思校友黄旭华院士中新社记者 许婧 康玉湛2025年2月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黄旭华与世长辞,消息传来,母校上海交通大学师生第一时间发起追思活动,深切缅怀黄旭华学长。8日,寒潮下的上海冷得“冻手冻脚”,但仍有不少上海交大师生和民众从各处来到该校徐汇校区山茶社纪念碑前,默哀鞠躬并敬献鲜花,向这位以“誓作惊天动地事,甘当隐姓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