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基

若羌县:多措统筹法筑根基 精准滴灌法润心田

中新网新疆新闻2月10日电(张静娟)若羌县持续推动“八五”普法规划落实,积极探索更加精准化、多元化普法模式,全面提升公民法治素养,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抓好“关键少数”,强化依法履职。严格落实和完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制度,2024年县委中心组集中学法4次、92人次,全县各乡镇、各部门专题学法310次、4485人次,不断提升了“关键少数”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化解矛盾、推动发

看图学习丨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 总书记对吉林寄予厚望

“要守牢实体经济这个根基,统筹推动传统产业转型、优势产业壮大和新质生产力培育”“要统筹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长春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后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吉林要深入落实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战略部署,牢牢把握东北在维护国家“五大安全”中的重要使命,“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展现更大作为”。一起来学习!总监制:骆红秉总策划:张军 于锋监 制:伍刚 王薇编 辑:

制造业向好发展夯实实体经济根基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根基,对于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提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年以来,尽管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等制约企业生产经营的问题客观存在,但得益于外需回暖、新动能培育、政策支撑等因素,制造业规模壮大、结构升级、发展向好,既是上半年经济运行的一个亮点,也是下半年稳定增长的重要支撑。上半年,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3%,快于经济增速1.3个百分点,占GDP比重达27%,保持稳定。制造业发展呈现几个鲜明

持续夯实青少年一代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根基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养青少年的爱国情怀。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在领导制定爱国主义教育法、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时,始终聚焦青少年这一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中之重,推动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取得显著成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创新爱国主义教育和各类群众性主题活动组织机制”,对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作出重要部署

筑牢文学根基 造就民族复兴精神大厦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地位作用和重大使命,创造性地回答了事关文艺繁荣发展的一系列带有根本性、方向性的重大问题。讲话高屋建瓴、力重千钧,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创新发展、攀登高峰的新篇章。10年来,广大文学工作者在讲话精神的照耀之下,牢记“国之大者”,心系民族复兴伟业,凝心聚力、砥砺奋进,满怀热忱描绘新时代伟大成就、伟大变革,

求是网评论员:筑牢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文化根基

2024年10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设文化强国进行第十七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锚定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根本指导思想,植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顺应信息技术发展潮流,不断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筑牢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文化根基。”文化关乎国本、国运,文化兴

筑牢中国式现代化家庭根基

筑牢中国式现代化家庭根基黄晓薇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就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引领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党的二十大明确要求“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把“健全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在基层治理中作用的机制”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

习近平:钢铁产业是我们国家的重要基础产业,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根基所在

2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辽宁本溪市考察本钢板材冷轧总厂第三冷轧厂,在集控中心了解集控智能系统运行情况,在车间了解冷轧工序、技术创新、产品性能,并亲切看望劳动模范、青年技术骨干、一线职工代表。习近平说,本钢是我们国家的老企业,通过鞍钢重组本钢,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现在又焕发青春。钢铁产业是我们国家的重要基础产业,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根基所在。要继续努力,把短板补上,把结构调优,继

协作帮扶、导入资源、壮大特色,县域产业根基不断夯实

“年前接的订单已经排到四五月份了,开年之后要加大马力生产。”位于茂名高州市蒲康电子轻工产业园(下称“蒲康园”)生产薄膜电容的企业,春节期间正盯着各镇墟集发布招工需求。过去一年,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以产业平台为重要载体集聚集约打造县域支柱产业,让县镇村的产业活力得到充分激发,县域产业根基不断夯实。今年是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的重要节点。新春之际,南方日

夯实守护绿水青山的法治根基(专家点评)

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生态环境法律和制度建设进入了立法力度最大、制度出台最密集、监管执法尺度最严的时期,为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提供了制度保障。我国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形成“1+N+4”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其中,“1”是指基础性、综合性的环境保护法;“N”是指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专门法律;“4”是针对特殊地理、特定区域或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所进行的立法。经过长期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