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皮

老年散文大赛|老家的榆树

图、文 \ 周广柱老家的乡亲们,爱在庭院里栽树,桃树、杏树、枣树、石榴树,几乎家家都栽有一两棵,既能赏花,还能吃果;其次便是榆树和梧桐树,寓意好,树形高大,是最主要的用材树木。榆树是个宝。它不仅能结出成串成串的“钱”,还有着“家中有余”的美好期盼,也曾是乡亲们的救命树。春荒的日子,家家户户清汤寡水,上顿不接下顿,为了养家糊口,到地头沟沿薅野菜、撸树叶,便成了一家老小最忙碌的事情。榆钱、榆叶、榆树皮

在大自然的草图上雕琢

图为桦树皮画《雪岭苍姿》,作者陶丹丹。在今年哈尔滨亚冬会开幕式欢迎宴会开始前的黑龙江非遗展示现场,一组桦树皮画宛如神秘的北方使者,静静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吸引了国际贵宾的目光。作为这组作品的创作者,我满心欢喜,更加珍惜与白桦树皮朝夕相伴的时光。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广袤的白桦林连绵起伏,像是大地谱写的壮丽诗篇。白桦树,对东北人来说,不仅是大自然的珍贵馈赠,更是地域情感与文化的寄托。桦树皮画,这一独特的艺

科普著作《双药记》书写奎宁和青蒿素

《双药记》,梁贵柏著,译林出版社,2025年。 南都讯 记者朱蓉婷 疟疾,在我国民间俗称“打摆子”,是一种古老又致命的流行病,杀死了近一半曾经在这颗星球上生活过的人。时至今日,世界上每年还有数亿人遭受疟疾之苦。疟疾的克星——奎宁和青蒿素拯救了亿万患者的生命,体现了现代科学的伟大成就,并让世界看到了传统中医药的深厚底蕴。 新药研发科学家、科普作家梁贵柏的新作《双药记》,讲述的正是疟疾、奎宁和青蒿素的

科普著作《双药记》:从疟疾与药物角度重看人类历史

疟疾,在我国民间俗称“打摆子”,是一种古老又致命的流行病,杀死了近一半曾经在这颗星球上生活过的人。时至今日,每年还有数亿人遭受疟疾之苦。疟疾的克星——奎宁和青蒿素——拯救了亿万患者的生命,体现了现代科学的伟大成就,更让世界看到了传统中医药的深厚底蕴。新药研发科学家、科普作家梁贵柏的新作《双药记》,讲述的正是疟疾、奎宁和青蒿素的故事。这本书融合了历史和想象、科学和文学,展现了一幅幅与疟疾相关的壮阔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