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房
新华全媒+|特写:海拔4350米,板房里的藏历新年
“呀,我吃到了羊毛!”中国交建路桥建设北方工程有限公司工作人员高建伟开心地说。来自河北的他,第一次在西藏农家过藏历新年,第一次品尝传统的食物“古突”。“吃到羊毛,代表着你这个人性格像绵羊一样好。”32岁的男主人阿旺次仁笑着解释。2月27日,藏历腊月二十九,是藏历新年的“古突”夜。根据西藏过年习俗,这一晚家家户户都会做“古突”。阿旺次仁家的“古突”是一种藏式面粥,粥里有牛肉、羊肉、人参果等九种食材。
冰封界江,守护万家灯火
“发现1名男子正向江中心移动!”“迅速进行围堵!”新春佳节,界江冰封。随着指令下达,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旅“黑河好八连”组织的应急快反训练在冰天雪地紧张展开。 记者在现场看到,一架无人机率先升空,飞向目标空域。紧接着,快反分队驾驶摩托雪橇和机动车辆,在茫茫雪原疾速穿行,直奔目的地。 “随着管边控边手段日益信息化智能化,边防巡逻执勤方式不断升级,连队预警、跟踪和处置能力明显提升。”该连周连长介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灾后重建,升腾起新希望
1月22日,北方农历小年,习近平总书记冒着严寒,乘车近一个小时来到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祝家沟村,看望慰问受灾群众,实地察看去年洪涝灾害后当地恢复重建情况。去年以来,全国一些地方遭受自然灾害。受灾群众的苦乐冷暖、受灾地区的恢复重建,牵动着总书记的心。“妥善安置受灾群众”“抓紧抢修损毁基础设施”“早日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确保安全温暖过冬”……总书记一桩桩研究、一项项部署。春节前夕,记者在辽宁、湖南
西藏定日地震灾区安置救助加快推进
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新闻联播):西藏定日县6.8级地震灾区今天(1月19日)起从一级应急响应转入安置救助及恢复重建,各方力量全力以赴,保障群众生活。截至18日20时,地震灾区累计调拨板房12088套,搭建板房9312套。记者在定结县看到,当地12个集中安置点的水电网等设施基本完善。在受损严重的郭加乡,受灾群众陆续搬进板房。目前,灾区各类物资储备较为充足,当地成立了物资保障组,建立管理台账,对取暖炉
希望永在——定日古荣村的“守家人”
2025年1月,西藏定日县,一场强震袭来,牵动全社会的心。如今,受灾最严重的长所乡古荣村群众,已搬进温暖舒适的活动板房,进入震后生产生活秩序恢复期。记者从拉萨驱车500多公里,再次来到这片刚刚经历了灾难的偏远山村,感受到的是人们重建新家园的满满希望和期待。古荣村安置点的孩子们在放飞纸飞机。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牵挂,为家园做点“有用的事”桑杰、达娃次仁兄弟俩,每天起床后喝杯茶、扒拉口糌粑,就出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