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

《由诗而圣》:把杜甫仅看作诗人,那还不免小觑了他

(更多新书好书推荐,点击知事荐书)大诗人杜甫在晚年饱尝颠沛流离之苦后深有感触地说:“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老杜生前寂寞,确如宋人张伯玉所云:“寂寞风骚主,先生第一才。”但老杜身后却不寂寞。其人被尊为“诗圣”,其诗被誉为“诗史”,在漫长的中国文学史上享有特殊的地位。 他上继中国诗歌的《风》《骚》传统,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集大成者”;他下开中国诗歌的“新世界”,影响广泛而深远。可以说,在杜甫死后的1

农历初七“人日”到:人气、风光、仪式感,尽在杜甫草堂

每年农历初七的成都,人气与风光尽在杜甫草堂。这一天不仅是传说中女娲造人的日子,更是纪念诗圣杜甫的重要时刻。每年此时,文人墨客、市民游客纷纷前往草堂,祭拜这位伟大的诗人,缅怀他的卓越贡献。2025年2月4日上午,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一如既往地举办了盛大的“人日”祭拜诗圣活动。上午10时,随着一曲悠扬的琴箫合奏,在大雅堂前广场上,乙巳年人日祭拜诗圣仪式正式开始。司仪以庄重深情的语调,介绍了“人日”祭拜诗

中国环保能源“转战”白酒行业 拟更名"杜甫酒业集团"

2月24日,中国环保能源投资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0986.HK,以下简称“中国环保能源”)发布公告,宣布与四川杜甫酒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签署销售代理协议。根据协议内容,中国环保能源将作为杜甫酒业在特定市场的独家销售代理,全面负责其白酒产品的推广与销售,并计划更名为“杜甫酒业集团有限公司”。珠宝业务承压 寻求消费赛道新突破公告显示,中国环保能源近年主营业务集中于珠宝设计营销及放贷业务。然而,全球

文化中国行·诗意节令|立春:东风解冻意 草木感春声

岁序更替,华章日新。当第一缕春风拂过大地,立春如同大自然的使者,带着温暖与希望,唤醒沉睡的万物,宣告着新的节气轮回已然开启。“立春,正月节。立,建始也……立夏秋冬同。”元代文人吴澄编著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如此解释立春的含义。在这一时节,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陟负冰。冻结于冬的河流、湖泊,在春风的轻抚下渐渐苏醒,冰雪消融;那些在寒冷中沉睡的昆虫,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开始在泥土中苏醒;鱼儿们在寒冷

今年,我们和deepseek杜甫、豆包杜甫、kimi杜甫都聊了聊

2023年2月,ChatGPT横空出世,我们推出“请AI作为杜甫写诗”,当时大家觉得,AI杜甫也就小学生水平吧。2024年2月,Sora的出现显示AI又发展到了新阶段,我们又推出“杜甫写诗还发来照片”,虽bug频出,但也发现,AI杜甫“越来越像活生生的人了”。2024年2月,AI杜甫发给红星新闻的“受访者照片”又是一年的2月,AI已经从美国一枝独秀,变成了国产AI百花齐放的局面,尤其是Deepse

30米梅花花瀑、寻香道上“走花桥”……杜甫草堂“大雅中国年”新春活动即将开幕

2025年乙巳蛇年春节是“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的首个春节。春节期间,位于青羊区的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推出诗歌之雅、书画之雅、非遗之雅、梅花之雅、舞乐之雅五大雅致新场景,精心策划了“大雅中国年·人日游草堂”新春活动。据悉,“大雅中国年·人日游草堂”新春活动将于1月27日开幕。22日,红星新闻记者提前现场探访。▲“大雅中国年·人日游草

除夕以来,近10万人游杜甫草堂!新春款文创成游客“心头好”

1月31日,大年初三,成都飘起了小雨。红星新闻记者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看到,雨天并没有搅扰市民游客的兴致。数据显示,除夕到大年初三,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接待游客近10万人,文创馆销售数据上扬,景区里售卖“蛋烘糕”等特色美食的摊位都忙得停不下手。细雨打湿路面,水汽氤氲,大年初三的杜甫草堂博物馆更添了几分韵味,只见人群穿过古色古香的建筑群,又从梅花、松柏、兰花边经过。1月31日上午,大雅堂前的舞台上,国

中国环保能源公司“转战”白酒,杜甫酒业“上市梦”再引关注

据港股上市公司中国环保能源投资有限公司(证券简称“中国环保能源”)公告,已于2月24日与四川杜甫酒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杜甫酒业”)签订销售代理协议,负责特定市场白酒推广以及销售。同时,该公司还拟将公司名称变更为杜甫酒业集团有限公司,计划业务重心转移至白酒业务。中国环保能源从事珠宝设计与放贷业务,从珠宝“转战”白酒,背后的杜甫酒业引发关注。据悉,杜甫酒业早在2022年就曾启动赴港上市,随后几年

(新春见闻)“人日”谒草堂 梅香觅诗魂

中新社成都2月4日电 (记者 贺劭清 安源)“锦水春风公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4日,农历正月初七,一年一度的“人日”祭拜诗圣仪式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举行。2月4日,祭拜诗圣仪式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举行。 中新社记者 安源 摄 “人日”游草堂拜杜甫的渊源,始于高适、杜甫的“人日”唱和。自清代何绍基题联肇始,每年“人日”在草堂凭吊诗圣,赏梅祈福,成为成都市民过春节的习俗。浣花溪畔,柳色染新,寒梅压枝

唐代民俗如何启迪今天

◎唐山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神光意难候,此事终蒙胧。在长诗《牵牛织女》中,杜甫这样写道,意思是:什么牵牛织女,有谁见过?就是个无聊的传说。杜甫认为,每逢七夕,上至公卿、下至平民都在祷拜,不惜通宵忙碌,毫无意义。柳宗元也持此论,他在《乞巧文》中讽刺道:“观者舞悦,夸谈雷吼。”视七夕的繁华为伪诚、低俗,他更愿钝朴愚直。杜甫、柳宗元不愿被喧闹裹挟,认为民俗活动“无根据”“无意义”“格调不高”。唐代是传